L
O
A
D
I
N
G

这是描述信息
/
/
/
勐海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勐海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 发布时间:2011-09-07 00:00
  • 访问量:

勐海县茶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

【概要描述】
 1、勐海县茶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勐海县是云南省第1产茶大县,茶叶历来是勐海县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茶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尤其在布朗山、南糯山、西定、巴达等山区,茶叶收入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茶叶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税源,茶业在勐海县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截止2007年9月,勐海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95万公顷,其中可采摘面积1.32万公顷,2006年度的毛茶产量达1.1万吨,平均产量为837kg/hm2。全县共有生产普洱茶原料小型加工厂559个,普洱茶精制厂123个。截止2007年9月,茶叶精制产量为14 962t,同比增长73.9%,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9.76亿元,实现现价工业增加值5.66亿元,实现利润1.86亿元。全县茶叶产业实现财政收入4 543.7万元(其中增值税4 01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36亿元的33%,实现地方财政税收1 536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5 270万元的30%。可见茶叶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这些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勐海县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2.1、气候环境有利

   勐海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广大茶区地处山区及坝缘丘陵地带,海拔大多在1 000~1 500m之间,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雾日多,霜期短,湿度大,土壤肥沃,年平均温度在16~20℃之间,年降雨量在1 500mm左右,非常适宜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发育,一年中生长发芽期达10个月左右,为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2、产茶历史悠久

   勐海茶区有1 000多年的茶叶生产历史,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在普洱茶的栽种历史中记载着:濮人(布朗族)是最早的植茶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勐满、勐往等地。至今,布朗族居住地保存有

大量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在巴达、格朗和、勐宋等地也有野生茶树。其中,贺松大黑山有树龄1 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南糯山有8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现已死亡)。

 

 2.3、种质资源丰富,科技支撑有力

   勐海是茶树原产地核心区,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的云南省唯一的省级茶叶科研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内的“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至今保存了各种茶树资源1 000多份,其中有不少优质、特异资源,

为茶树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源。另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所以来在茶树种质资源、栽培植保、加工等方面共开展了150多项研究课题,取得科技成果100余项,已选育出云抗l0号、长叶白毫、佛香1号等国家级、省

级无性系良种18个,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 项,研究开发国家级、省级名特优茶10余个。这为茶叶科研和生产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4、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勐海县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勐海县境内各民族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茶习俗,如傣族的“竹筒茶”,布朗族的“青竹茶”、“腌酸茶”,爱尼族的“土锅茶”,拉祜族的“烤

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对勐海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当前勐海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低产老茶园面积较大,良种比例低

   目前,全县仍有0.53万公顷左右的低产茶园,这些茶园经营管理粗放,无性系良种茶园只占茶园总面积的9%,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与浙江、福建相比差距就更大。

 

 3.2、缺少世界知名的普洱茶品牌

   勐海是普洱茶原产地区,普洱茶历史悠久,但翻开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说只有行业品牌,而没有象“立顿”一样的世界知名品牌。2007年上半年之前,当地茶叶可以说是小气候热,大形势好;然而到处是产品,满眼无品牌,

普洱茶企业遇到了发展过程中的品牌瓶颈。

 

 3.3、近期受“普洱茶现象”影响较大,市场应变能力较弱

   2007年上半年以前的近2年时间里,可以说是普洱茶的“盛世”。尤其是2006年底开始,云南普洱茶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上涨,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2007年,云南春茶晒青毛茶的价格涨了2~3倍,达到了90

元/kg,老班章更是创下了近1 500元/kg的“神话”,而国内其他茶产区春茶的价格,平均还不到20元/kg。在利益的趋使下,个别厂家开始到附近的省份去收购茶叶,广西、浙江、福建等其他产区茶叶的大量流入云南,被加工

成“云南普洱茶”。同时,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也开始做“普洱茶”,这样一来,普洱茶产量、销量等大增,且随着价格一路上扬,国内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普洱茶“盛世”。但这种表象下,各种危机已开始悄然

滋生,2007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价格“大跳水”,至今普洱茶市场仍处于很低迷状态,许多厂家一度停产。据勐海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的勐海县干毛茶价格信息(2008年第8期)数据显示,2008年布朗山老班章古树春茶晒青干

毛茶价格为300元/kg,和历史最高价相比,跌价超过1 000元/kg,台地茶最便宜的仅8元/kg,远低于2007年春茶价格。

 

4、勐海县茶产业发展对策

   勐海县是边疆民族山区,茶产业是该县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之一,茶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勐海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稳边固疆。当前,要实现勐海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把好原料关

   要生产出好的普洱茶,原料是源头。如前所述,目前,勐海县仍有0.53万公顷左右的低产衰老茶园,这些茶园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不足,不仅产量低,生产出的原料品质也不佳。因此,应对这部分茶园采取改植或改造。发展

新茶园应按照标准生产规范,选择良种,利用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在茶园种植管理方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是相当领先的,勐海县正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时,政府要牵头采取严历措施,严防省外

的原料进入勐海扰乱市场。

 

 4.2、茶叶加工走产业化道路

   “普洱茶热”之初,大大小小的茶厂如雨后春笋般诞生,2007年勐海县共有生产普洱茶原料的小型加工厂559个,普洱茶精制厂123个。由于大多商家的目的把赚钱放在了首位,“僧多粥少”,于是出现了哄抢原料、掺杂使

假的现象,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勐海味”不足。所以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控制加工厂的数量,重点培育1~2家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

 

 4.3、抓好品牌培育和营销

   “勐海味”是勐海县普洱茶特色所在,要利用好这一重要特色,大力打造并维护好“勐海味”大品牌,采取严历措施,打击有损勐海茶形象的各种行为。要在原料、包装、宣传、营销手段上下功夫,以龙头企业为主,实行

“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打造“勐海味”名牌,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勐海茶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同时,由政府牵头组织建立规范的茶叶市场,进一步提高勐海县作为“普洱茶故乡”的知名

度。

 

 4.4、合理利用古茶资源

   勐海县古茶树资源丰富,现有古茶园面积0.31万公顷,古茶园中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也有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主要分布在南糯山、布朗山、勐混、勐宋等地,生长环境好,品质佳。用这类茶园中的原料生产的普

洱茶产品在广东、港台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菲,有的每千克已超千元,一般产品每千克也达百元。对于这些古茶园,应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切忌滥采滥伐,以保证古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4.5、大力弘扬民族茶文化

   勐海县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弘扬茶文化,打造茶的文化品牌,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茶文化的对外交流,有利于扩大勐海茶的宣传,对勐海县茶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还可把茶文化

与旅游结合起来,在勐海县开发以茶文化为载体的旅游资源,鼓励和扶持茶庄、茶叶旅游产品专卖店的发展,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应多组织开展茶文化活动,如举办茶叶节、茶文化研讨会等。云南省农

科院茶叶研究所与西双版纳阳光房地产公司合作建设的“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科技园区”已向世人开放,要力争培育成让世人了解勐海茶叶的1个窗口。

  • 发布时间:2011-09-07 00:00
  • 访问量:
详情

 1、勐海县茶产业在地方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勐海县是云南省第1产茶大县,茶叶历来是勐海县传统支柱产业之一,是茶区农民的主要经济来源。尤其在布朗山、南糯山、西定、巴达等山区,茶叶收入是农民最重要的经济来源。茶叶也是地方财政的重要税源,茶业在勐海县经济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截止2007年9月,勐海全县共有茶园面积1.95万公顷,其中可采摘面积1.32万公顷,2006年度的毛茶产量达1.1万吨,平均产量为837kg/hm2。全县共有生产普洱茶原料小型加工厂559个,普洱茶精制厂123个。截止2007年9月,茶叶精制产量为14 962t,同比增长73.9%,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9.76亿元,实现现价工业增加值5.66亿元,实现利润1.86亿元。全县茶叶产业实现财政收入4 543.7万元(其中增值税4 010万元),占全县财政收入1.36亿元的33%,实现地方财政税收1 536万元,占地方财政收入5 270万元的30%。可见茶叶税收是地方财政的主要来源之一,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关系到这些山区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2、勐海县发展茶产业的有利条件

 2.1、气候环境有利

   勐海县境内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广大茶区地处山区及坝缘丘陵地带,海拔大多在1 000~1 500m之间,热量丰富,雨水充沛,雾日多,霜期短,湿度大,土壤肥沃,年平均温度在16~20℃之间,年降雨量在1 500mm左右,非常适宜大叶种茶树的生长发育,一年中生长发芽期达10个月左右,为茶叶生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2、产茶历史悠久

   勐海茶区有1 000多年的茶叶生产历史,具有丰富的茶叶生产经验。在普洱茶的栽种历史中记载着:濮人(布朗族)是最早的植茶人,主要分布在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巴达、勐满、勐往等地。至今,布朗族居住地保存有

大量的古茶树和野生茶树,在巴达、格朗和、勐宋等地也有野生茶树。其中,贺松大黑山有树龄1 700多年的野生“茶树王”,南糯山有800多年前的人工栽培型茶树(现已死亡)。

 

 2.3、种质资源丰富,科技支撑有力

   勐海是茶树原产地核心区,茶种质资源十分丰富,县境内的云南省唯一的省级茶叶科研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内的“国家种质勐海茶树分圃”至今保存了各种茶树资源1 000多份,其中有不少优质、特异资源,

为茶树育种提供了丰富的基因源。另外,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建所以来在茶树种质资源、栽培植保、加工等方面共开展了150多项研究课题,取得科技成果100余项,已选育出云抗l0号、长叶白毫、佛香1号等国家级、省

级无性系良种18个,获植物新品种保护权2 项,研究开发国家级、省级名特优茶10余个。这为茶叶科研和生产都提供了强有力的物质和技术基础。

 

 2.4、具有丰富的茶文化资源

   勐海县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勐海县境内各民族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饮茶习俗,如傣族的“竹筒茶”,布朗族的“青竹茶”、“腌酸茶”,爱尼族的“土锅茶”,拉祜族的“烤

茶”,基诺族的“凉拌茶”等等。这些丰富多彩的民族茶文化,对勐海县茶叶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当前勐海县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低产老茶园面积较大,良种比例低

   目前,全县仍有0.53万公顷左右的低产茶园,这些茶园经营管理粗放,无性系良种茶园只占茶园总面积的9%,低于云南省平均水平,与浙江、福建相比差距就更大。

 

 3.2、缺少世界知名的普洱茶品牌

   勐海是普洱茶原产地区,普洱茶历史悠久,但翻开普洱茶的历史,可以说只有行业品牌,而没有象“立顿”一样的世界知名品牌。2007年上半年之前,当地茶叶可以说是小气候热,大形势好;然而到处是产品,满眼无品牌,

普洱茶企业遇到了发展过程中的品牌瓶颈。

 

 3.3、近期受“普洱茶现象”影响较大,市场应变能力较弱

   2007年上半年以前的近2年时间里,可以说是普洱茶的“盛世”。尤其是2006年底开始,云南普洱茶在国内市场上的价格大幅上涨,市场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2007年,云南春茶晒青毛茶的价格涨了2~3倍,达到了90

元/kg,老班章更是创下了近1 500元/kg的“神话”,而国内其他茶产区春茶的价格,平均还不到20元/kg。在利益的趋使下,个别厂家开始到附近的省份去收购茶叶,广西、浙江、福建等其他产区茶叶的大量流入云南,被加工

成“云南普洱茶”。同时,印度、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也开始做“普洱茶”,这样一来,普洱茶产量、销量等大增,且随着价格一路上扬,国内市场上出现了所谓的普洱茶“盛世”。但这种表象下,各种危机已开始悄然

滋生,2007年下半年开始,普洱茶价格“大跳水”,至今普洱茶市场仍处于很低迷状态,许多厂家一度停产。据勐海县发展和改革局发布的勐海县干毛茶价格信息(2008年第8期)数据显示,2008年布朗山老班章古树春茶晒青干

毛茶价格为300元/kg,和历史最高价相比,跌价超过1 000元/kg,台地茶最便宜的仅8元/kg,远低于2007年春茶价格。

 

4、勐海县茶产业发展对策

   勐海县是边疆民族山区,茶产业是该县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之一,茶产业的发展关系到勐海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关系到稳边固疆。当前,要实现勐海县茶产业可持续发展,应结合实际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4.1、提高种植管理水平,把好原料关

   要生产出好的普洱茶,原料是源头。如前所述,目前,勐海县仍有0.53万公顷左右的低产衰老茶园,这些茶园经营管理粗放,投入不足,不仅产量低,生产出的原料品质也不佳。因此,应对这部分茶园采取改植或改造。发展

新茶园应按照标准生产规范,选择良种,利用优质、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在茶园种植管理方面,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技术是相当领先的,勐海县正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同时,政府要牵头采取严历措施,严防省外

的原料进入勐海扰乱市场。

 

 4.2、茶叶加工走产业化道路

   “普洱茶热”之初,大大小小的茶厂如雨后春笋般诞生,2007年勐海县共有生产普洱茶原料的小型加工厂559个,普洱茶精制厂123个。由于大多商家的目的把赚钱放在了首位,“僧多粥少”,于是出现了哄抢原料、掺杂使

假的现象,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勐海味”不足。所以政府应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严格控制加工厂的数量,重点培育1~2家龙头企业,实现生产产业化、规范化、标准化。

 

 4.3、抓好品牌培育和营销

   “勐海味”是勐海县普洱茶特色所在,要利用好这一重要特色,大力打造并维护好“勐海味”大品牌,采取严历措施,打击有损勐海茶形象的各种行为。要在原料、包装、宣传、营销手段上下功夫,以龙头企业为主,实行

“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形成规模,打造“勐海味”名牌,扩大市场影响力,促进勐海茶产业的发展与繁荣。同时,由政府牵头组织建立规范的茶叶市场,进一步提高勐海县作为“普洱茶故乡”的知名

度。

 

 4.4、合理利用古茶资源

   勐海县古茶树资源丰富,现有古茶园面积0.31万公顷,古茶园中主要是栽培型古茶树,也有部分野生型古茶树和近缘植物,主要分布在南糯山、布朗山、勐混、勐宋等地,生长环境好,品质佳。用这类茶园中的原料生产的普

洱茶产品在广东、港台市场上供不应求,价格不菲,有的每千克已超千元,一般产品每千克也达百元。对于这些古茶园,应在加大保护力度的前提下,合理开发、利用,切忌滥采滥伐,以保证古茶园的可持续发展。

 

 4.5、大力弘扬民族茶文化

   勐海县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孕育了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弘扬茶文化,打造茶的文化品牌,以茶文化为载体,开展茶文化的对外交流,有利于扩大勐海茶的宣传,对勐海县茶产业的发展有积极的推进作用。同时,还可把茶文化

与旅游结合起来,在勐海县开发以茶文化为载体的旅游资源,鼓励和扶持茶庄、茶叶旅游产品专卖店的发展,促进茶产业与旅游业的共同发展。政府有关部门应多组织开展茶文化活动,如举办茶叶节、茶文化研讨会等。云南省农

科院茶叶研究所与西双版纳阳光房地产公司合作建设的“西双版纳阳光茶文化科技园区”已向世人开放,要力争培育成让世人了解勐海茶叶的1个窗口。

关键词:

阅见青海·大展风华——荣耀Magic5

阅见青海·大展风华——荣耀Magic5 系列&陈升号大树茶尊享会

3月18日下午,由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和陈升号联合举办的“阅见青海·大展风华——荣耀Magic5 系列&陈升号尊享会”,在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成功举办!   活动特邀红派粤剧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郭凤女老师及弟子带来精彩的粤曲表演,展现了南国红豆的独特魅力;陈升号大树茶产品赢得现场嘉宾一致好评;另外尊享会展示的最新款荣耀Magic5系列,用黑科技助力非遗传承。   点击播放活动视频集锦:https://mp.weixin.qq.com/s/pufU-XGgDCsPgmOw-_Acrg   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有: 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副总监 陈石先生;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特聘业务指导 赵泽民先生;国家一级演员、“红派”艺术传人 郭凤女老师;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广东业务部 总经理 陶正先生;广东粤耀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从忠先生;广州曾伍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敏先生;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广州地市主管 刘晨先生;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刘卓能先生;勐海 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店主 朱海先生。   (左起第二位开始)陈升茶业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副总监 陈石先生;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广东业务部总经理 陶正先生;国家一级演员“红派”艺术传人 郭凤女老师;粤剧名伶、市级非遗传承人 韩芳芳老师;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店主 朱海先生;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特聘业务指导 赵泽民先生。   陈升茶业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致辞   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讲师 郭诗琪女士做品牌分享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李想女士,解密荣耀Magic5 系列独家特色。   粤剧名伶、市级非遗传承人 韩芳芳老师登台表演,同时嘉宾们现场使用Magic 5鹰眼抓拍技术记录精彩瞬间,之后进行评比获奖。   国家一级演员“红派”艺术传人 郭凤女老师,点评粤曲表演和分享粤剧文化。   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刘卓能先生,讲述全面升级的Magic 5系列拍摄新功能。   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店主 朱海先生(右一),为现场摄影获奖嘉宾颁奖。   近期,陈升号2023年“那卡”面市,此次尊享会特别对比品鉴了今年和2014年的“那卡”产品。   陈升号品牌人气产品“那卡”,源自2013年,十一年来连续出品,是香甜型大树普洱茶的代表,深受消费者青睐。   嘉宾品茗,体验荣耀Magic5 。   最后,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副总监 陈石先生致辞,活动圆满结束!   品香茗、赏粤曲、体验荣耀Magic5......此次“阅见青海·大展风华——荣耀Magic5 系列&陈升号尊享会”兼容并蓄,精彩纷呈!感谢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以及到场的嘉宾朋友,时光不老,好茶相伴!  
2023-03-21
3.15消费者权益日|官方维权来了,请认准官方授权渠道购买陈升号产品!

3.15消费者权益日|官方维权来了,请认准官方授权渠道购买陈升号产品!

今天是3月15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发表如下《声明》: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声明 近期,陈升茶业在网络销售平台(如淘宝、拼多多、抖音、闲鱼等)重点调查中,发现未经本公司官方授权的店铺,使用“陈升号”字号,及出售来路不明的“陈升号”品牌产品。其真伪和质量问题难以保 证,消费者正当合法权益无法维护。茶叶属于食品类,质量安全关乎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陈升茶业在此向广大茶商茶友发表如下声明:   1、除了线下专营店、线上旗舰店,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并未授权任何一方在网络上使用“陈升号”字号宣传及销售“陈升号”品牌茶叶产品。消费者购买“陈升号”品牌产品,请务必到陈升茶业授权的线 下专营店或线上官方旗舰店;   2、通过陈升茶业官方授权渠道购买的“陈升号”品牌产品,如果遇到任何质量问题,请与销售门店或厂家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全面完善的售后服务;   3、在未经陈升茶业官方授权渠道购买来路不明的“陈升号”品牌产品,公司不做真伪鉴定,不承担售后服务;   4、未授权网络销售“陈升号”品牌茶叶产品相关方,请停止使用“陈升号”字号宣传及网络销售相关产品行为。陈升茶业将组织专业人员对网络销售平台重点筛查,对该行为影响市场环境的商家和个人进行 取证。如构成侵权,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5、非正品产品流通严重侵犯本公司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无法得到保障。如果遇到假冒的“陈升号”品牌产品,积极与本公司联系反馈,我司将会采取进一步打假措施。   特此声明! 官方客服热线:400-107-2007 官方邮箱号:www@cspuer.com 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   2023年3月15日   人们常说“茶无好坏,适口为珍”,但是站在商品属性的角度来说,产品质量一定会有高低之别。   大树茶生长于彩云之南,是大自然的宝贵馈赠,受气候、土壤、海拔、树种、茶园管理方式、加工工艺等影响,口感丰富类型多变。   一直以来,陈升茶业精选优质生态的大树茶为原料,融合匠心工艺,生产出品质过硬的普洱茶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为了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我们再次重申“陈升号”品牌产品防伪查询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过硬的产品质量是亘古不变的发展根本,也是品牌长青的牢固基础。   陈升茶业始终认为“产品质量决定企业发展”,为了保证大树茶原料来源纯正稳定,建立了四大基地,并与数十个名山古寨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为了精工细作,打造了数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普洱茶精制车间;为 了让消费者放心,所有产品均送到西双版纳州质检中心检验合格后方才面市。   陈升普洱让您喝出健康、喝出自信!感谢大家一如既往对陈升号产品的认可和喜爱!我们定坚守初心,坚持不懈做好品质,服务消费者。                 
2023-03-15
热烈祝贺|陈升号2023年首家新店(三水西南专营店)开业大吉

热烈祝贺|陈升号2023年首家新店(三水西南专营店)开业大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万里春光已经悄然而至,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春风和煦吹醒万物,也带来了美好喜讯!   3月10日上午,陈升号2023年首家新店——广东省佛山市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喜庆开业!现场繁花似锦鼓声如雷,让崭新的春光更加热闹精彩! 点击播放开业视频集锦:https://mp.weixin.qq.com/s/B1hu91SKtBY33AMZq9kdUg   开业现场热闹非凡   亲朋好友前来祝贺   广、佛周边陈升号经销商家人到场祝贺   陈升茶业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左)、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店主 游女良女士(右)   传统舞狮表演,精彩纷呈。 新店代表 林结仪女士致辞     陈升茶业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致辞   佛山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升号佛山狮山专营店店主 何铭荣先生致辞   剪彩仪式   开业仪式结束后,嘉宾们进店品茗。   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位于市区繁华地段,交通通达,环境优美,店内宽敞明亮,装饰古朴雅致,陈升号茶品琳琅满目,是品茗休闲的不二去处。   佛山,位于广东省中部珠三角腹地,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   历史上为著名的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如今是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茶文化氛围浓厚。 “公司定位专做大树茶,拥有四大基地的原料,掌握名优资源,工艺由制茶名师陈升河先生掌舵,又有传承人陈柳滨先生拓新,品质有保障,坚持做到每一款产品都让您喝出健康、喝出自信。   另外,陈升号也是百强茶企、中国驰名商标,所以我加入陈升号非常有信心!”新店店主代表林结仪女士说。   立足繁华之都,展望锦绣前程,热烈祝贺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开业大吉!财源广进!欢迎各界茶友莅临新店品茗!     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碧提路(陈升号)
2023-03-13
上一页
1
2
...
320

版权归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邮箱:
www@cspuer.com
热线:400-107-2007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业园区
滇ICP备202000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