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O
A
D
I
N
G

这是描述信息
/
/
/
云南省茶业协会考察福建省安溪县发展茶产业的启示录

云南省茶业协会考察福建省安溪县发展茶产业的启示录

  • 发布时间:2011-09-07 00:00
  • 访问量:

云南省茶业协会考察福建省安溪县发展茶产业的启示录

【概要描述】
        2010年5月,我和宁洱县、腾冲县政府领导及省茶业协会有关同志到福建省安溪县学习考察发展茶产业的经验。安溪县是福建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1985年以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不逾地把茶产业作为振兴县城经

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的产业来抓,“二十五年磨一剑”,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把茶业真 正做大做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安溪建设成了一个繁荣富裕新安溪。学习安溪的经验,对照思考云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启

示。

 

       一、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


       安溪隶属福建省泉州市,面积3057平方公里(其中90%是山区),占泉州市总面积1/3;辖24个乡镇、473个村(居),现有人口112万人,是福建 省的人口大县,同时也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现有旅外侨、台

胞400多万人。全县耕地62万亩,其中茶园60万亩,林地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近70%;茶叶是全县农村的主导产业。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但是在1985年,安溪还是全国最大的国定贫困县,全县60多万亩耕地中,仅有茶地11.2万亩,农户靠种红薯 和马铃薯度日,当时全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20元,每个农民从

茶业中所得的收入仅39元。如今,安溪早已于1996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发展成为一 个茶业专业生产县,并且进入了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09年为第87位)。安溪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不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

县,全县的农业种植业 均为茶叶。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73亿元,全县112万人口中,有90万人从事涉茶行业。200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248.95亿元,工业总产值361.5亿元,财政总收入15.8亿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其中:茶农每年的人均茶叶纯收入达4236元,占农民 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5%。在安溪县的茶叶主产区,茶农户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已占60%左右;20万—50万元的已占10%左右。昔日贫穷

落后的 安溪,其经济实力已上升为福建省十强第十位。


       云南是我国第三产茶大省,投产茶园约300万亩,产值约105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06元,最高的2007年达716元;每亩茶园总产值约3500 元。与安溪县相比,面积我省是其5倍,产值仅多44%,茶农人均收入仅是安溪

的十三分之一,每亩茶园的产值仅是安溪的三分之一。我省茶区基本是贫困地区, 茶农基本上是贫困农户,其根本原因是我省茶区茶叶效益低,从事茶产业的茶农有少数农户已富裕起来了,但多数还处于贫困状态。但是从茶区

的现状看,绝大多数 主产茶区,只要做强茶产业,茶农依靠茶业完全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二、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持之以恒,几十年磨一剑


       安溪茶业二十五年磨一剑的历程,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在每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不同的具体做法。在这25年内,安溪县委、县政府有一个始志不逾的奋斗目标——“把安溪茶业打造成真正的强

势产业、富民产业”。


       第一阶段,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为 “扩面积、提单产、增总量”阶段。重点是引导茶农,调整农业结构,耕地逐步全部改种茶园,并大力扩大海拔在8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安溪地处沿海,海拔较 低),全

县茶叶面积从11万多亩很快扩大到60万亩,成为茶叶专业县。新扩面积实现了茶树百分百是无性系良种,名茶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高山茶园 占总面积60%,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了基础,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专

业化。为加强对茶产业的领导,县委、县政府设立了茶产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县 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第二阶段,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以“优质、精品、名牌”为重点,规范和提高乌龙茶的加工技术,统一加工工艺。提出了“不做低档茶品”、“不做假冒伪劣 茶”的口号,推广使用先进加工设备,开展万人培训,举办

各类加工技术大赛,评选“铁观音茶王”(选为茶王要坐八人花轿),增强茶农质量意识、名茶意识。引 导茶农和茶企全面练好内功,提高茶叶品质,生产名牌。茶叶的制优率迅速提升,茶农专业化、组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技队伍进一步健全,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进 一步提高,为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广泛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在九十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安溪把茶产业与茶文化结合,开展创品牌攻势。充分运用“安溪铁观音”这一历史品牌和取得的“国家证明商标”、“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机遇,大力开展安

溪茶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在安溪县城晋江两岸修建的汉白玉护栏上,镌刻了7700多块自古至今的咏茶名 诗名词碑文,打造出了数公里长的“晋江茶刻”文化长廊景观。出版了《铁观音》、《中国安溪茶叶宝典》、《铁观音的王

国》等涉茶书籍,拍摄《铁观音传奇》、 《铁爷茶馆》等电视剧,举办茶联、茶歌、茶书画、茶摄影创作大赛、茶文化艺术团巡回表演,不断的丰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有力地扩大了安溪茶产业的影响 力。在创品牌活动中,

党委政府大力引导,文化媒体大力支持,茶农、茶企勇跃参与,全县上下大打“安溪铁观音”这块名牌,使其成为“福建省的十大名片”之 一。茶叶企业在创品牌中不断壮大,知名度不断上升。目前全县已涌现“铁观音集

团”、“八马”、“魏氏”、“华祥苑”、“华福”、“祥华”、“三和”等一批 安溪茶业的著名企业品牌。

 


       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安溪茶业开始了拓展市场的壮举。首先,在2000年投资1.4亿元,在安溪县城建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 叶批发市场”,直到目前,仍为我国规模最大、交易客商最多、品

位最高、功能配套最为齐全完善、风格独特考究的,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展览、旅游、科 研为一体的新型茶业交易市场。投入营运的第一年,交易额就达3亿元,以后连年上升,2009年已达17亿元。其次,安溪并不满

足于坐地集散、坐地销售,而 是积极主动的“走出去”。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同志带队,县财政每年安排扶持茶业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铁观音神州行”茶事活 动。连续5年,先后到香港、澳门、成

都、长沙、武汉、西安、昆明、乌鲁木齐等2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千人饮茶活动”。每到一地摆设大规模的无偿品茶、饮 茶摊位,传播铁观音饮茶知识,扩大品牌影响。另外,县里还大力倡导和鼓励安溪人到全国各地去开设

茶店、茶庄,销售茶叶。目前全县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店、茶 庄、茶艺馆3万多家,从事茶叶的专业营销队伍达15万多人,市场已经覆盖到全国各省市,并形成闽、粤、长江流域和北方四大著名的乌龙茶内销市场;同时,产 品还

出口东南亚、日本、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超5000万美元。


       第五阶段,也就是现阶段,重视全面发展,确立了“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发展新理念。去年新年伊始,县委主要领导率领考察团,对福健全省茶区进行了 学习考察,深入了解茶产业的生产加工、品牌推介、文化挖

掘、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谋划安溪茶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考察结束后,县委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 议、茶业发展座谈会,通报考察情况,围绕茶产业亟待解决提升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经过集思广益,县委、县政

府确定把2009—2011年作为“茶 产业提升年”,并出台了《安溪县“茶产业提升年”实施意见》,对安溪茶产业发展进行规划部署。大力推进茶业品质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产业化组织体系、 品牌体系、茶文化体系、配

套延伸体系、茶旅游体系、贸易物流体系、开放合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十大体系的全面建设。实施了“生态、健康、文化、品牌、 素质”五大工程,各个主产茶区开展了以有机茶和严控农药残留为重点的生态茶园建设。

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设新的国内最大的茶叶集散中 心——“海峡西岸茶叶基地”,将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包装、物流等为一体的茶产业集群核心区、茶叶科技孵化区和闽台茶叶合作

示范区, 使之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标志性茶产业园。

 

  三、云南茶业要走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云南茶业具备了总体规模,但由于茶区分散,茶产业没有一个县成为主导产业。全省产茶县有50多个,但过万吨的县只有凤庆、勐海、景洪三县市,过 5000吨的只有10个县。这样,在县城经济中也得不到高度重视。对茶农

而言,茶叶只是农户的家庭副业,专业化程度很低。这样的生产力布局难以做大做强茶 产业。借鉴安溪和我省一些茶业专业村的经验,建议省里重新规划我省茶产业。可考虑全省规划5-10个茶产业大县强县,和一批茶产业专业

化乡镇,专业化村委 会。省州市大力支持这些大县和专业化乡村做大做强茶产业。争取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达到建设目标。省茶业协会计划配合西双版纳景洪市在大渡岗乡建设“云 南茶叶第一乡”,目前该乡已有茶园7万

亩,产量7000吨,产值已达7000多万元,只要正确引导,加以必要的整合和扶持,注入茶业现代种植、加工的新技 术,就可以使该乡成为云南省茶园面积超10万亩,茶业产值超亿元的茶业专业化示范乡镇,并使其由“云南茶

业第一乡”向“全国茶业第一乡”的层次发展,成为 “昆曼”大道通旁的一面茶业产业化的样板,更好地发挥出对全省茶业乡镇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打造“云南普洱茶”和“滇红”两个著名品牌,带动云茶产业的繁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近几年的拼搏,云南茶业已经形成了“滇红”和“云南普洱茶”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较好的知名度。云南茶业界和全省上下都要统一在这两个品牌下种茶、做茶、卖茶,统一在这两个

品牌下做茶文化宣传和商品广告宣传。就像现在中国茶叶市场有个“安溪铁观音”一样、有个“西湖龙井”一样。各个茶叶企业要围绕“云南普洱茶”和“滇红”打造企业著名品牌。目前我省的“大益普洱茶”、“七彩云南普洱

茶”、“下关沱茶”、“龙润普洱茶”、“凤牌滇红”、“金丝滇红”作为企业品牌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省里要对这些品牌加大宣传力 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广告不断宣传。要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各种茶事活动,不厌其烦。要

更大规模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这方面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不能 像近几年这样,茶好卖时,大家都来捧场,普洱茶大跌时不见人影,成“缩头乌龟”。

 

 

  为了打造这两个品牌,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要下功夫练好内功。第一,茶园建设要走无公害、生态茶园的发展道路,严格控制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茶,多产有 机茶,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第二,普洱茶、滇红都要规范加工

工艺,严格工艺流程,严格卫生质量,统一口味要求。第三,严格质量标准检查,建立茶叶质量检测系 统和队伍,取缔假冒伪劣。

 

  五、下功夫开拓云茶消费市场

  普洱茶的大起大落,问题出自市场。当一个茶品尚未形成广泛的消费群体,而就去大肆抄作,只能形成一时的“畅销”和假象的繁荣,也就是泡沫,教训极其深刻。近两年来,在普洱茶低迷的市场条件下,许多有志于发展云

茶产业的企业和茶叶界人士,虽遭挫折而不气馁,虽遇困难而不屈服,在逆境中奋发努力,使云茶特别是普洱茶得 以逐步回暖。但是要看到云茶产业至今仍无走出困境,无论是产量和效益仍未恢复到最好水平,整个产业仍处于

低效益状态。其主要问题仍然是市场销售不旺,其根 本原因是云茶,特别是普洱茶的消费群体增长缓慢。为此,我们一定要虚心向安溪的干部、茶人学习,下功夫去开拓云茶的消费市场。第一,在昆明一定要建一个高 档次的茶

叶集散中心,这个中心要集信息、交易、茶文化活动于一体。目前昆明市有五六个茶叶批发市场,太多档次太低,基本上属于农贸市场性质的批发交易,可 以选择一个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市场,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重新改造

提高,建一个中国一流的茶市。第二,省政府每年安

  • 发布时间:2011-09-07 00:00
  • 访问量:
详情

        2010年5月,我和宁洱县、腾冲县政府领导及省茶业协会有关同志到福建省安溪县学习考察发展茶产业的经验。安溪县是福建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1985年以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不逾地把茶产业作为振兴县城经

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的产业来抓,“二十五年磨一剑”,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把茶业真 正做大做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安溪建设成了一个繁荣富裕新安溪。学习安溪的经验,对照思考云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启

示。

 

       一、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


       安溪隶属福建省泉州市,面积3057平方公里(其中90%是山区),占泉州市总面积1/3;辖24个乡镇、473个村(居),现有人口112万人,是福建 省的人口大县,同时也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现有旅外侨、台

胞400多万人。全县耕地62万亩,其中茶园60万亩,林地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近70%;茶叶是全县农村的主导产业。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但是在1985年,安溪还是全国最大的国定贫困县,全县60多万亩耕地中,仅有茶地11.2万亩,农户靠种红薯 和马铃薯度日,当时全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20元,每个农民从

茶业中所得的收入仅39元。如今,安溪早已于1996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发展成为一 个茶业专业生产县,并且进入了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09年为第87位)。安溪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不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

县,全县的农业种植业 均为茶叶。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73亿元,全县112万人口中,有90万人从事涉茶行业。200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248.95亿元,工业总产值361.5亿元,财政总收入15.8亿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其中:茶农每年的人均茶叶纯收入达4236元,占农民 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5%。在安溪县的茶叶主产区,茶农户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已占60%左右;20万—50万元的已占10%左右。昔日贫穷

落后的 安溪,其经济实力已上升为福建省十强第十位。


       云南是我国第三产茶大省,投产茶园约300万亩,产值约105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06元,最高的2007年达716元;每亩茶园总产值约3500 元。与安溪县相比,面积我省是其5倍,产值仅多44%,茶农人均收入仅是安溪

的十三分之一,每亩茶园的产值仅是安溪的三分之一。我省茶区基本是贫困地区, 茶农基本上是贫困农户,其根本原因是我省茶区茶叶效益低,从事茶产业的茶农有少数农户已富裕起来了,但多数还处于贫困状态。但是从茶区

的现状看,绝大多数 主产茶区,只要做强茶产业,茶农依靠茶业完全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二、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持之以恒,几十年磨一剑


       安溪茶业二十五年磨一剑的历程,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在每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不同的具体做法。在这25年内,安溪县委、县政府有一个始志不逾的奋斗目标——“把安溪茶业打造成真正的强

势产业、富民产业”。


       第一阶段,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为 “扩面积、提单产、增总量”阶段。重点是引导茶农,调整农业结构,耕地逐步全部改种茶园,并大力扩大海拔在8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安溪地处沿海,海拔较 低),全

县茶叶面积从11万多亩很快扩大到60万亩,成为茶叶专业县。新扩面积实现了茶树百分百是无性系良种,名茶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高山茶园 占总面积60%,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了基础,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专

业化。为加强对茶产业的领导,县委、县政府设立了茶产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县 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第二阶段,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以“优质、精品、名牌”为重点,规范和提高乌龙茶的加工技术,统一加工工艺。提出了“不做低档茶品”、“不做假冒伪劣 茶”的口号,推广使用先进加工设备,开展万人培训,举办

各类加工技术大赛,评选“铁观音茶王”(选为茶王要坐八人花轿),增强茶农质量意识、名茶意识。引 导茶农和茶企全面练好内功,提高茶叶品质,生产名牌。茶叶的制优率迅速提升,茶农专业化、组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技队伍进一步健全,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进 一步提高,为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广泛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在九十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安溪把茶产业与茶文化结合,开展创品牌攻势。充分运用“安溪铁观音”这一历史品牌和取得的“国家证明商标”、“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机遇,大力开展安

溪茶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在安溪县城晋江两岸修建的汉白玉护栏上,镌刻了7700多块自古至今的咏茶名 诗名词碑文,打造出了数公里长的“晋江茶刻”文化长廊景观。出版了《铁观音》、《中国安溪茶叶宝典》、《铁观音的王

国》等涉茶书籍,拍摄《铁观音传奇》、 《铁爷茶馆》等电视剧,举办茶联、茶歌、茶书画、茶摄影创作大赛、茶文化艺术团巡回表演,不断的丰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有力地扩大了安溪茶产业的影响 力。在创品牌活动中,

党委政府大力引导,文化媒体大力支持,茶农、茶企勇跃参与,全县上下大打“安溪铁观音”这块名牌,使其成为“福建省的十大名片”之 一。茶叶企业在创品牌中不断壮大,知名度不断上升。目前全县已涌现“铁观音集

团”、“八马”、“魏氏”、“华祥苑”、“华福”、“祥华”、“三和”等一批 安溪茶业的著名企业品牌。

 


       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安溪茶业开始了拓展市场的壮举。首先,在2000年投资1.4亿元,在安溪县城建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 叶批发市场”,直到目前,仍为我国规模最大、交易客商最多、品

位最高、功能配套最为齐全完善、风格独特考究的,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展览、旅游、科 研为一体的新型茶业交易市场。投入营运的第一年,交易额就达3亿元,以后连年上升,2009年已达17亿元。其次,安溪并不满

足于坐地集散、坐地销售,而 是积极主动的“走出去”。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同志带队,县财政每年安排扶持茶业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铁观音神州行”茶事活 动。连续5年,先后到香港、澳门、成

都、长沙、武汉、西安、昆明、乌鲁木齐等2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千人饮茶活动”。每到一地摆设大规模的无偿品茶、饮 茶摊位,传播铁观音饮茶知识,扩大品牌影响。另外,县里还大力倡导和鼓励安溪人到全国各地去开设

茶店、茶庄,销售茶叶。目前全县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店、茶 庄、茶艺馆3万多家,从事茶叶的专业营销队伍达15万多人,市场已经覆盖到全国各省市,并形成闽、粤、长江流域和北方四大著名的乌龙茶内销市场;同时,产 品还

出口东南亚、日本、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超5000万美元。


       第五阶段,也就是现阶段,重视全面发展,确立了“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发展新理念。去年新年伊始,县委主要领导率领考察团,对福健全省茶区进行了 学习考察,深入了解茶产业的生产加工、品牌推介、文化挖

掘、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谋划安溪茶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考察结束后,县委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 议、茶业发展座谈会,通报考察情况,围绕茶产业亟待解决提升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经过集思广益,县委、县政

府确定把2009—2011年作为“茶 产业提升年”,并出台了《安溪县“茶产业提升年”实施意见》,对安溪茶产业发展进行规划部署。大力推进茶业品质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产业化组织体系、 品牌体系、茶文化体系、配

套延伸体系、茶旅游体系、贸易物流体系、开放合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十大体系的全面建设。实施了“生态、健康、文化、品牌、 素质”五大工程,各个主产茶区开展了以有机茶和严控农药残留为重点的生态茶园建设。

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设新的国内最大的茶叶集散中 心——“海峡西岸茶叶基地”,将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包装、物流等为一体的茶产业集群核心区、茶叶科技孵化区和闽台茶叶合作

示范区, 使之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标志性茶产业园。

 

  三、云南茶业要走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云南茶业具备了总体规模,但由于茶区分散,茶产业没有一个县成为主导产业。全省产茶县有50多个,但过万吨的县只有凤庆、勐海、景洪三县市,过 5000吨的只有10个县。这样,在县城经济中也得不到高度重视。对茶农

而言,茶叶只是农户的家庭副业,专业化程度很低。这样的生产力布局难以做大做强茶 产业。借鉴安溪和我省一些茶业专业村的经验,建议省里重新规划我省茶产业。可考虑全省规划5-10个茶产业大县强县,和一批茶产业专业

化乡镇,专业化村委 会。省州市大力支持这些大县和专业化乡村做大做强茶产业。争取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达到建设目标。省茶业协会计划配合西双版纳景洪市在大渡岗乡建设“云 南茶叶第一乡”,目前该乡已有茶园7万

亩,产量7000吨,产值已达7000多万元,只要正确引导,加以必要的整合和扶持,注入茶业现代种植、加工的新技 术,就可以使该乡成为云南省茶园面积超10万亩,茶业产值超亿元的茶业专业化示范乡镇,并使其由“云南茶

业第一乡”向“全国茶业第一乡”的层次发展,成为 “昆曼”大道通旁的一面茶业产业化的样板,更好地发挥出对全省茶业乡镇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打造“云南普洱茶”和“滇红”两个著名品牌,带动云茶产业的繁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近几年的拼搏,云南茶业已经形成了“滇红”和“云南普洱茶”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较好的知名度。云南茶业界和全省上下都要统一在这两个品牌下种茶、做茶、卖茶,统一在这两个

品牌下做茶文化宣传和商品广告宣传。就像现在中国茶叶市场有个“安溪铁观音”一样、有个“西湖龙井”一样。各个茶叶企业要围绕“云南普洱茶”和“滇红”打造企业著名品牌。目前我省的“大益普洱茶”、“七彩云南普洱

茶”、“下关沱茶”、“龙润普洱茶”、“凤牌滇红”、“金丝滇红”作为企业品牌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省里要对这些品牌加大宣传力 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广告不断宣传。要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各种茶事活动,不厌其烦。要

更大规模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这方面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不能 像近几年这样,茶好卖时,大家都来捧场,普洱茶大跌时不见人影,成“缩头乌龟”。

 

 

  为了打造这两个品牌,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要下功夫练好内功。第一,茶园建设要走无公害、生态茶园的发展道路,严格控制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茶,多产有 机茶,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第二,普洱茶、滇红都要规范加工

工艺,严格工艺流程,严格卫生质量,统一口味要求。第三,严格质量标准检查,建立茶叶质量检测系 统和队伍,取缔假冒伪劣。

 

  五、下功夫开拓云茶消费市场

  普洱茶的大起大落,问题出自市场。当一个茶品尚未形成广泛的消费群体,而就去大肆抄作,只能形成一时的“畅销”和假象的繁荣,也就是泡沫,教训极其深刻。近两年来,在普洱茶低迷的市场条件下,许多有志于发展云

茶产业的企业和茶叶界人士,虽遭挫折而不气馁,虽遇困难而不屈服,在逆境中奋发努力,使云茶特别是普洱茶得 以逐步回暖。但是要看到云茶产业至今仍无走出困境,无论是产量和效益仍未恢复到最好水平,整个产业仍处于

低效益状态。其主要问题仍然是市场销售不旺,其根 本原因是云茶,特别是普洱茶的消费群体增长缓慢。为此,我们一定要虚心向安溪的干部、茶人学习,下功夫去开拓云茶的消费市场。第一,在昆明一定要建一个高 档次的茶

叶集散中心,这个中心要集信息、交易、茶文化活动于一体。目前昆明市有五六个茶叶批发市场,太多档次太低,基本上属于农贸市场性质的批发交易,可 以选择一个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市场,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重新改造

提高,建一个中国一流的茶市。第二,省政府每年安排一笔专项资金,组织信誉好,有品牌的 茶叶企业到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国外主要云茶销区,开展以“滇红”和“云南普洱茶”为主的“云茶”推介活动。开展“云南普洱

茶、滇红天 下行(天下品)”大型茶展活动,坚持搞5年,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第三,支持和鼓励企业及经销商参加各省和有关国家的茶博会。同时,还要大力鼓励民间茶叶经 纪人,切实加强民营茶叶经纪人队伍的业务技术培

训和营销素质的提高,对确有贡献的茶叶经纪人要由政府按其业绩的档次分级别给予奖励,对他们的事迹予以大力 宣传;对到省外开展茶业经营确有成绩的企业和人员,也要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扶持和鼓励。建立起一批较

强的茶叶营销队伍这件事,只要大家统一认识,认真 下功夫去做,就一定能做出成效,就一定能为云南的广大茶农、茶企筑起一道坚强有力的后盾。

关键词:

春暖花开|3月26日相约勐海,共同见证陈升号成长

春暖花开|3月26日相约勐海,共同见证陈升号成长

春风和煦唤醒万物,神州大地迎来复苏,满眼生机勃勃,一派欣欣向荣。一年之计在于春,策马扬鞭正当时!   春暖花开,没有什么比相聚更让人期待!3月26日,“凝心聚力·共筑百年——陈升茶业2023年经销商订购会暨老班章茶研究会成立12周年”活动,将在陈升号总部勐海厂区举办!   为了和家人们共同见证陈升号成长,本次大会地点选择在建设中的陈升茶业三期厂房4号楼,届时必定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体验,留下一段特别的回忆!   陈升号三期工程(效果图预览)   因为疫情,我们许久未见,一些家人自2017年陈升茶业十周年庆典后就没有回过公司,还有一些新加入陈升号大家庭的成员,有的也还没到过公司,此次“回家”,正在建设中的陈升茶业厂区必定会让大家 耳目一新。   日程安排 3月25日:报到 3月26日:2023年经销商订购会暨老班章茶研究会成立12周年 3月27日:“茶王老班章村”茶山游 3月28日:返程   温馨提示 西双版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部边缘,气温回暖较早,3月26日(会议当天),住宿酒店所在地“景洪城区”和会议地点陈升茶业总部“勐海”,天气预报分别如下:   创立至今,陈升茶业走出了一条蓬勃发展的道路。我们以茶结缘,因为志同道合,所以走到了一起,经营着同一份事业,怀揣着同一个梦想!齐心协力向百年品牌、百年老店昂首迈进! 热切期盼陈升家人“回家”!让我们共同期待3月26日“凝心聚力·共筑百年——陈升茶业2023年经销商订购会暨老班章茶研究会成立12周年”!  
2023-03-24
阅见青海·大展风华——荣耀Magic5

阅见青海·大展风华——荣耀Magic5 系列&陈升号大树茶尊享会

3月18日下午,由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和陈升号联合举办的“阅见青海·大展风华——荣耀Magic5 系列&陈升号尊享会”,在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成功举办!   活动特邀红派粤剧艺术传人、国家一级演员郭凤女老师及弟子带来精彩的粤曲表演,展现了南国红豆的独特魅力;陈升号大树茶产品赢得现场嘉宾一致好评;另外尊享会展示的最新款荣耀Magic5系列,用黑科技助力非遗传承。   点击播放活动视频集锦:https://mp.weixin.qq.com/s/pufU-XGgDCsPgmOw-_Acrg   出席活动的领导嘉宾有: 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副总监 陈石先生;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特聘业务指导 赵泽民先生;国家一级演员、“红派”艺术传人 郭凤女老师;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广东业务部 总经理 陶正先生;广东粤耀科技信息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从忠先生;广州曾伍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总经理 曾敏先生;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广州地市主管 刘晨先生;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刘卓能先生;勐海 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店主 朱海先生。   (左起第二位开始)陈升茶业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副总监 陈石先生;荣耀终端有限公司广东业务部总经理 陶正先生;国家一级演员“红派”艺术传人 郭凤女老师;粤剧名伶、市级非遗传承人 韩芳芳老师;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店主 朱海先生;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特聘业务指导 赵泽民先生。   陈升茶业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致辞   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讲师 郭诗琪女士做品牌分享   荣耀终端有限公司产品经理 李想女士,解密荣耀Magic5 系列独家特色。   粤剧名伶、市级非遗传承人 韩芳芳老师登台表演,同时嘉宾们现场使用Magic 5鹰眼抓拍技术记录精彩瞬间,之后进行评比获奖。   国家一级演员“红派”艺术传人 郭凤女老师,点评粤曲表演和分享粤剧文化。   广东省青年摄影家协会副主席 刘卓能先生,讲述全面升级的Magic 5系列拍摄新功能。   陈升号广州六笙专营店店主 朱海先生(右一),为现场摄影获奖嘉宾颁奖。   近期,陈升号2023年“那卡”面市,此次尊享会特别对比品鉴了今年和2014年的“那卡”产品。   陈升号品牌人气产品“那卡”,源自2013年,十一年来连续出品,是香甜型大树普洱茶的代表,深受消费者青睐。   嘉宾品茗,体验荣耀Magic5 。   最后,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副总监 陈石先生致辞,活动圆满结束!   品香茗、赏粤曲、体验荣耀Magic5......此次“阅见青海·大展风华——荣耀Magic5 系列&陈升号尊享会”兼容并蓄,精彩纷呈!感谢广东广播电视台珠江经济台、南方生活广播,以及到场的嘉宾朋友,时光不老,好茶相伴!  
2023-03-21
3.15消费者权益日|官方维权来了,请认准官方授权渠道购买陈升号产品!

3.15消费者权益日|官方维权来了,请认准官方授权渠道购买陈升号产品!

今天是3月15日,又到了一年一度的“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为了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我们发表如下《声明》:     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 声明 近期,陈升茶业在网络销售平台(如淘宝、拼多多、抖音、闲鱼等)重点调查中,发现未经本公司官方授权的店铺,使用“陈升号”字号,及出售来路不明的“陈升号”品牌产品。其真伪和质量问题难以保 证,消费者正当合法权益无法维护。茶叶属于食品类,质量安全关乎广大消费者身体健康。陈升茶业在此向广大茶商茶友发表如下声明:   1、除了线下专营店、线上旗舰店,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并未授权任何一方在网络上使用“陈升号”字号宣传及销售“陈升号”品牌茶叶产品。消费者购买“陈升号”品牌产品,请务必到陈升茶业授权的线 下专营店或线上官方旗舰店;   2、通过陈升茶业官方授权渠道购买的“陈升号”品牌产品,如果遇到任何质量问题,请与销售门店或厂家联系,我们将为您提供全面完善的售后服务;   3、在未经陈升茶业官方授权渠道购买来路不明的“陈升号”品牌产品,公司不做真伪鉴定,不承担售后服务;   4、未授权网络销售“陈升号”品牌茶叶产品相关方,请停止使用“陈升号”字号宣传及网络销售相关产品行为。陈升茶业将组织专业人员对网络销售平台重点筛查,对该行为影响市场环境的商家和个人进行 取证。如构成侵权,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保留追究侵权方法律责任的权利;   5、非正品产品流通严重侵犯本公司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消费者的身体健康也无法得到保障。如果遇到假冒的“陈升号”品牌产品,积极与本公司联系反馈,我司将会采取进一步打假措施。   特此声明! 官方客服热线:400-107-2007 官方邮箱号:www@cspuer.com 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   2023年3月15日   人们常说“茶无好坏,适口为珍”,但是站在商品属性的角度来说,产品质量一定会有高低之别。   大树茶生长于彩云之南,是大自然的宝贵馈赠,受气候、土壤、海拔、树种、茶园管理方式、加工工艺等影响,口感丰富类型多变。   一直以来,陈升茶业精选优质生态的大树茶为原料,融合匠心工艺,生产出品质过硬的普洱茶产品,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   为了保障大家的合法权益,我们再次重申“陈升号”品牌产品防伪查询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商业竞争日益激烈,在千变万化的市场中,过硬的产品质量是亘古不变的发展根本,也是品牌长青的牢固基础。   陈升茶业始终认为“产品质量决定企业发展”,为了保证大树茶原料来源纯正稳定,建立了四大基地,并与数十个名山古寨达成长期合作关系;为了精工细作,打造了数万平方米的现代化普洱茶精制车间;为 了让消费者放心,所有产品均送到西双版纳州质检中心检验合格后方才面市。   陈升普洱让您喝出健康、喝出自信!感谢大家一如既往对陈升号产品的认可和喜爱!我们定坚守初心,坚持不懈做好品质,服务消费者。                 
2023-03-15
热烈祝贺|陈升号2023年首家新店(三水西南专营店)开业大吉

热烈祝贺|陈升号2023年首家新店(三水西南专营店)开业大吉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万里春光已经悄然而至,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春风和煦吹醒万物,也带来了美好喜讯!   3月10日上午,陈升号2023年首家新店——广东省佛山市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喜庆开业!现场繁花似锦鼓声如雷,让崭新的春光更加热闹精彩! 点击播放开业视频集锦:https://mp.weixin.qq.com/s/B1hu91SKtBY33AMZq9kdUg   开业现场热闹非凡   亲朋好友前来祝贺   广、佛周边陈升号经销商家人到场祝贺   陈升茶业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左)、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店主 游女良女士(右)   传统舞狮表演,精彩纷呈。 新店代表 林结仪女士致辞     陈升茶业广东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致辞   佛山市茶叶流通协会会长、陈升号佛山狮山专营店店主 何铭荣先生致辞   剪彩仪式   开业仪式结束后,嘉宾们进店品茗。   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位于市区繁华地段,交通通达,环境优美,店内宽敞明亮,装饰古朴雅致,陈升号茶品琳琅满目,是品茗休闲的不二去处。   佛山,位于广东省中部珠三角腹地,是广东省第三大城市。   历史上为著名的中国天下四聚、四大名镇之一,如今是广佛都市圈、广佛肇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粤桂黔高铁经济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岭南文化分支广府文化发源地和兴盛地之一,茶文化氛围浓厚。 “公司定位专做大树茶,拥有四大基地的原料,掌握名优资源,工艺由制茶名师陈升河先生掌舵,又有传承人陈柳滨先生拓新,品质有保障,坚持做到每一款产品都让您喝出健康、喝出自信。   另外,陈升号也是百强茶企、中国驰名商标,所以我加入陈升号非常有信心!”新店店主代表林结仪女士说。   立足繁华之都,展望锦绣前程,热烈祝贺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开业大吉!财源广进!欢迎各界茶友莅临新店品茗!     陈升号三水西南专营店   地址: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碧提路(陈升号)
2023-03-13
上一页
1
2
...
320

版权归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邮箱:
www@cspuer.com
热线:400-107-2007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业园区
滇ICP备202000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