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O
A
D
I
N
G

这是描述信息
/
/
/
2011年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会在我公司举行

2011年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会在我公司举行

  • 发布时间:2011-05-27 00:00
  • 访问量:

2011年全国普洱茶产销形势分析会在我公司举行

【概要描述】
 





 

2011年全国普洱茶市场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普洱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普洱茶生产有利于云南茶叶结构调整和茶农收入增加。2007年至今,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后,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提高,内销和外销市场同步上扬,社会产业和金融资本持续流入茶叶行业。其间,普洱茶市场却与中国茶产业整体走势相左。自2007年中价格泡沫破裂后,普洱茶产业经过为期两年的探底与整理,在部分生产企业和渠道商家不懈推广的努力下,尤其是通过品饮的推广与正确的消费引导,普洱茶市场培育成效显现,普洱茶生产开始稳步回升,自2009年起逐渐复苏。而2010年春夏的大旱使得普洱茶春季原料减少,又再次引发市场对普洱茶的密切关注。


       2011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更加纷纭复杂,CPI指数不断攀升,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通胀压力加大。值此2011年普洱春茶上市之际,面对整个行业的稳步复苏,夯实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市场、树立消费信心、促进市场稳步前行,已经成为当前普洱茶产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以此为契机,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正确引导今后全国普洱茶生产、流通与消费走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普洱茶行业龙头企业及相关行业社团组织,认真分析当前的局势,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普洱茶产销现状
(一)生产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2010年,云南全省茶园面积达560万亩,比2009年的534万亩增加26万亩,增幅为4.87%;投产面积达到403万亩,同比增加45万亩,增幅为12.57%;茶叶总产量为20.73万吨,同比增加2.43万吨,增幅为13.29%。普洱茶产量为5.08万吨,增幅为12.9%。分析表明,2010年虽然云南茶园总面积在连年增加后放缓,但投产茶园的增幅却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2010年云南省投产茶园占茶园总种植面积的71.97%。近几年,新增的茶园陆续进入投产期,使得云南省茶叶总产量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但云南茶叶单产不高,按投产面积计算,2010年云南省的单产是51.4公斤/亩,全国平均单产是62.5公斤/亩,总体效益还有待于提高。


         在经历了2007年非理性激增后,2008年产品库存压力偏大,消费信心不足,价格持续低迷,因而2008年云南省普洱茶产量大幅减产至5.28万吨,比2007年的9.9万吨减少了4.62万吨,减幅高达46.7%。2009年,由于秋冬连旱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普洱茶产量进一步减少至4.5万吨,创下近五年的新低。2010年,春茶生产受到大旱的影响,但随着市场成交转暖和后期恶劣天气状况的缓解,云南普洱茶出现恢复性增产,比2009年增加了0.58万吨,增幅为12.9%,但仍然低于2005年的同期产量。不考虑品种特殊性因素,普洱茶其实是一个供应弹性很大的市场,具体原因是:第一是云南省目前投产的茶园面积连年增加,已经成为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第一的省份。在云南普遍种植大叶种茶树的情况下,绿茶、红茶、普洱茶等不同品种之间的转化与市场经济效应密切挂钩。自2007年普洱茶下跌后,云南省各州积极调结构应对市场变化,及时增加绿茶、红茶的生产比重,为茶叶寻找销路,稳定了茶叶生产。如果普洱茶市场回暖,必然伴随着云南省普洱茶生产比例的快速上升。2004年,普洱茶加工总量只占到云南茶产量的21.1%,但是随后的2006、2007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持续升温,普洱茶加工占比迅速攀升到58%、58.23%的水平,同时创下了2007年9.9万吨的历史极值。目前云南省普洱茶加工比例与2004年的水平相仿,基本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加工
在2007年之前,由于普洱茶市场快速上涨,导致社会资金大量涌入普洱茶,加工能力明显提升。目前云南普洱茶产能估计接近8万吨,年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接近100家,2010年实际加工量为5.08万吨,目前普洱茶产能还处于相对过剩状况。


最近几年,普洱茶主要龙头企业在提升普洱茶加工水平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生产环境、卫生条件、机械化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普洱茶加工整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普洱茶的初制加工仍比较分散,加工方式落后,与目前的食品安全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市场
2007年普洱茶市场下跌后,普洱茶主要企业积极调整策略应对不利局面,在稳定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改进营销策略,走出批发市场,积极开设新型专卖店,展开终端跨界营销,培育真实市场需求,夯实了普洱茶的市场基础,使普洱茶市场呈现稳步发展趋势。据云南省农业厅2008年的资料显示,随着人们对普洱茶产品认识的不断加深,饮用、收藏普洱茶的消费者和生产、加工、经销普洱茶的企业越来越多,国内大中城市普遍设立了销售点,国内销售区域较前一年扩大了近一倍,消费群体较2005年增加了三成多。在广东和香港等普洱茶的传统销区,熟茶销售比2007年增长了30%左右,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扩张较快,普洱茶产业进入依靠品饮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2007年至今,普洱茶经历了暴跌、低迷、调整和复苏的市场行情,而与此同时,中国茶叶内销市场却迅速扩大,红茶、武夷岩茶等茶类迅速成为市场明星,量价齐升,同时传统的绿茶、铁观音市场稳步扩大。在其它茶类价格普涨的格局下,遭遇价格暴跌的普洱茶成为茶叶大众消费中的价格洼地,反而开始凸显其自身的市场价值。


除了国内消费外,普洱茶在港、台地区以及东南亚、欧洲有着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较好。在经过连续几年下降之后,普洱茶出口于2010年得到较大增长。据海关统计,2010年普洱茶共出口4578吨,出口金额为262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31%和33.99%。出口单价为5.72美元,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04%。



 

 





(四)产品
为适应市场品饮的需求,普洱茶产品也在从传统向多元化转变,袋泡茶、速溶产品等新产品陆续推出,在保持产品特点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便利性,推动了普洱茶消费的普及。在产品结构上,传统大宗普洱茶消费品种向龙头企业集中,一些中小企业把经营重点放在了特色产品上。在2007年普洱茶市场遇冷后,部分经销商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专事普洱古树茶的理性收购、经营和收藏。2008年,当整个普洱茶市场仍处于危机之中时,普洱古树茶已开始走出自己特立独行的市场行情。近两年,老班章春茶收购价格基本恢复到2007年最高水平。
 

 
(五)价格
据资料显示,2008年普洱茶价格一度回落到2005年的水平。2008、2009年,云南省政府积极指导全省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绿毛茶、红毛茶加工比例,通过普洱茶连续两年的大幅减产,为普洱茶价格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在关注普洱茶市场自身发展演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国际金融环境与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最直接的是从2007年开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量大增,统计局公布的居民物价指数(CPI)大幅增长,企业用工成本逐年提高,普洱茶企业再生产所必须的人工、油、电、水等成本上涨直接拉动产品出厂价格的提高,而同时由于房租店面成本的上涨,茶叶连锁店、专卖店等普洱茶流通市场的运营成本也居高不下,在普洱茶市场转暖的同时,因成本上升引发的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势不可挡。


2010年,普洱茶市场价格回升的主因是:一、普洱茶实际品饮需求人群扩大;二、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普洱茶连续三年大幅减产;三、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能源和运输费用上涨;四、近两年来全国茶叶春茶均价普遍上涨。


(六)政策面
2007年普洱茶市场的量、价、势持续走低之后,普洱茶投机和礼品市场遭遇寒流,不少新进市场的小商户损失惨重。关键时刻,云南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自2007年起,普洱市政府投入精力财力,借助生物科学,大力倡导“科学普洱”,积极宣传普洱茶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为科学品饮普洱提供了坚强的后盾;2009年,临沧市茶叶产业实现关键性转折,在市委、市政府“闯关东、走西口、销香港、稳广东”的思路引导下,狠抓产品质量,积极争取金融支持,有效地遏制了茶产业的下滑态势,实现了茶农收入、企业效益和产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恢复增长。

 

 

 

二、后期市场研判


(一)产业背景
1、普洱茶作为富民产业,必将继续受到政府重视与扶持。2010年11月18日,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全省茶园种植面积到2015年发展至600万亩左右,其中高优茶园面积达到茶园总面积60%以上;茶叶产量达到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重点培育产品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20家龙头企业,新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产品。


2、普洱茶作为健康的产业,加之其经过存放,品质可以提升的独特商业价值,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的背景下,在市场日渐规范、稳步有序发展的情况下,普洱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合理的预期。


(二)后市研判
基于以上两方面,对普洱茶后期市场发展研判如下:


1、普洱茶市场消费整体呈稳步扩大趋势。

普洱茶的生产集中于云南,普洱茶的消费以珠三角、香港、台湾等地为主,这些传统市场普洱茶消费逐渐走向成熟。与广东、香港等普洱茶成熟消费市场相比,普洱茶新兴消费地区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些区域的普洱茶消费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的巩固。除极个别对普洱茶情有独钟的消费者外,新兴市场的消费还要面对其他茶类的竞争。如:近两三年大热的红茶、武夷岩茶、黑茶等产品已对普洱茶的消费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2、普洱茶需求结构日趋合理。
通过几年的正确引导,普洱茶市场逐步向以品饮消费需求为主体,投资与爱好型收藏为补充的方向发展。目前,普洱茶已经进入复苏关键期,按照普洱茶的消费习惯,2004年以后生产的普洱茶开始进入最佳品饮期,应该抓住目前有利时机,积极加以引导,促进普洱茶消费,化解产销矛盾,为普洱茶市场持续增长,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3、企业市场区隔日益清晰。
龙头企业着眼大众市场,中小型企业着眼利基市场。2007年至今,普洱茶市场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路径,形成龙头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初步格局。在目前茶类众多、全国性茶企缺失的情况下,普洱茶这一独特的市场格局会对市场变化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云南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普洱茶龙头企业的思路和战略将会深刻地影响市场走向。今后龙头企业将把重点放在大众消费,通过大众渠道进行销售作为主要方式,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重点放在特色产品,个性化市场,形成互补的格局。


4、茶叶加工水平将得到提升。
在食品卫生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情况下,普洱茶生产企业更加重视清洁化生产,通过普洱茶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并且把改善普洱茶初制环节加工条件,实现集中初制作为普洱茶安全生产的重点。


5、渠道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在渠道建设上,从相对单一依赖批发市场,发展为批发市场与零售终端并重。最近几年,普洱茶企业调整市场策略,走出批发市场,建立消费终端,并且改变产品的结构,生产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便捷产品,推动普洱茶品饮市场的发展。

 

 

 三、产业建议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茶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扶持密切相关。考虑到云南省作为普洱茶的主产地,主导普洱茶市场的大企业基本都落户云南,在当前普洱茶市场分化并复苏的背景下,产业建议如下:
(一)合理引导,杜绝盲目。
在产业发展上,要积极引导多茶类协调发展。2010年,云南经历了罕见的大旱气候,但云南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13%的增幅,随着云南新种植面积的不断投产,产量带来的压力也将会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在发展普洱茶生产同时,要积极引导红茶、绿茶协调发展。同时,省、市、州、县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源头的控制与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


在消费引导上,形成

  • 发布时间:2011-05-27 00:00
  • 访问量:
详情

 

 

2011年全国普洱茶市场产销形势分析报告

       普洱茶是我国独有的茶叶品种,深受国内外消费者的喜爱;同时,普洱茶也是云南少数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发展普洱茶生产有利于云南茶叶结构调整和茶农收入增加。2007年至今,在经受全球金融危机的考验后,中国茶叶种植面积持续扩大,产量、产值稳步提高,内销和外销市场同步上扬,社会产业和金融资本持续流入茶叶行业。其间,普洱茶市场却与中国茶产业整体走势相左。自2007年中价格泡沫破裂后,普洱茶产业经过为期两年的探底与整理,在部分生产企业和渠道商家不懈推广的努力下,尤其是通过品饮的推广与正确的消费引导,普洱茶市场培育成效显现,普洱茶生产开始稳步回升,自2009年起逐渐复苏。而2010年春夏的大旱使得普洱茶春季原料减少,又再次引发市场对普洱茶的密切关注。


       2011年,国际、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更加纷纭复杂,CPI指数不断攀升,同时食品安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通胀压力加大。值此2011年普洱春茶上市之际,面对整个行业的稳步复苏,夯实产业基础、积极培育市场、树立消费信心、促进市场稳步前行,已经成为当前普洱茶产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又一个新的重大命题。以此为契机,为统一思想、形成共识,正确引导今后全国普洱茶生产、流通与消费走向,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组织普洱茶行业龙头企业及相关行业社团组织,认真分析当前的局势,形成如下分析报告。
 
一、普洱茶产销现状
(一)生产
        根据云南省农业厅提供的数据:2010年,云南全省茶园面积达560万亩,比2009年的534万亩增加26万亩,增幅为4.87%;投产面积达到403万亩,同比增加45万亩,增幅为12.57%;茶叶总产量为20.73万吨,同比增加2.43万吨,增幅为13.29%。普洱茶产量为5.08万吨,增幅为12.9%。分析表明,2010年虽然云南茶园总面积在连年增加后放缓,但投产茶园的增幅却保持在两位数的水平,2010年云南省投产茶园占茶园总种植面积的71.97%。近几年,新增的茶园陆续进入投产期,使得云南省茶叶总产量以两位数的增幅快速增长。但云南茶叶单产不高,按投产面积计算,2010年云南省的单产是51.4公斤/亩,全国平均单产是62.5公斤/亩,总体效益还有待于提高。


         在经历了2007年非理性激增后,2008年产品库存压力偏大,消费信心不足,价格持续低迷,因而2008年云南省普洱茶产量大幅减产至5.28万吨,比2007年的9.9万吨减少了4.62万吨,减幅高达46.7%。2009年,由于秋冬连旱和金融危机的持续影响,普洱茶产量进一步减少至4.5万吨,创下近五年的新低。2010年,春茶生产受到大旱的影响,但随着市场成交转暖和后期恶劣天气状况的缓解,云南普洱茶出现恢复性增产,比2009年增加了0.58万吨,增幅为12.9%,但仍然低于2005年的同期产量。不考虑品种特殊性因素,普洱茶其实是一个供应弹性很大的市场,具体原因是:第一是云南省目前投产的茶园面积连年增加,已经成为全国茶叶种植面积第一的省份。在云南普遍种植大叶种茶树的情况下,绿茶、红茶、普洱茶等不同品种之间的转化与市场经济效应密切挂钩。自2007年普洱茶下跌后,云南省各州积极调结构应对市场变化,及时增加绿茶、红茶的生产比重,为茶叶寻找销路,稳定了茶叶生产。如果普洱茶市场回暖,必然伴随着云南省普洱茶生产比例的快速上升。2004年,普洱茶加工总量只占到云南茶产量的21.1%,但是随后的2006、2007年,随着普洱茶市场的持续升温,普洱茶加工占比迅速攀升到58%、58.23%的水平,同时创下了2007年9.9万吨的历史极值。目前云南省普洱茶加工比例与2004年的水平相仿,基本处于较低的水平。

 

 

 

 

 (二)加工
在2007年之前,由于普洱茶市场快速上涨,导致社会资金大量涌入普洱茶,加工能力明显提升。目前云南普洱茶产能估计接近8万吨,年加工能力在200吨以上的加工企业接近100家,2010年实际加工量为5.08万吨,目前普洱茶产能还处于相对过剩状况。


最近几年,普洱茶主要龙头企业在提升普洱茶加工水平上进行了有益探索,生产环境、卫生条件、机械化水平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普洱茶加工整体水平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尤其是普洱茶的初制加工仍比较分散,加工方式落后,与目前的食品安全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


(三)市场
2007年普洱茶市场下跌后,普洱茶主要企业积极调整策略应对不利局面,在稳定市场价格的基础上,改进营销策略,走出批发市场,积极开设新型专卖店,展开终端跨界营销,培育真实市场需求,夯实了普洱茶的市场基础,使普洱茶市场呈现稳步发展趋势。据云南省农业厅2008年的资料显示,随着人们对普洱茶产品认识的不断加深,饮用、收藏普洱茶的消费者和生产、加工、经销普洱茶的企业越来越多,国内大中城市普遍设立了销售点,国内销售区域较前一年扩大了近一倍,消费群体较2005年增加了三成多。在广东和香港等普洱茶的传统销区,熟茶销售比2007年增长了30%左右,东北、西北等新兴市场扩张较快,普洱茶产业进入依靠品饮消费拉动产业发展的新阶段。


2007年至今,普洱茶经历了暴跌、低迷、调整和复苏的市场行情,而与此同时,中国茶叶内销市场却迅速扩大,红茶、武夷岩茶等茶类迅速成为市场明星,量价齐升,同时传统的绿茶、铁观音市场稳步扩大。在其它茶类价格普涨的格局下,遭遇价格暴跌的普洱茶成为茶叶大众消费中的价格洼地,反而开始凸显其自身的市场价值。


除了国内消费外,普洱茶在港、台地区以及东南亚、欧洲有着广泛的市场,消费基础较好。在经过连续几年下降之后,普洱茶出口于2010年得到较大增长。据海关统计,2010年普洱茶共出口4578吨,出口金额为2621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31.31%和33.99%。出口单价为5.72美元,比上年同期上涨了2.04%。

 

 

(四)产品
为适应市场品饮的需求,普洱茶产品也在从传统向多元化转变,袋泡茶、速溶产品等新产品陆续推出,在保持产品特点的基础上,逐渐增加了便利性,推动了普洱茶消费的普及。在产品结构上,传统大宗普洱茶消费品种向龙头企业集中,一些中小企业把经营重点放在了特色产品上。在2007年普洱茶市场遇冷后,部分经销商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专事普洱古树茶的理性收购、经营和收藏。2008年,当整个普洱茶市场仍处于危机之中时,普洱古树茶已开始走出自己特立独行的市场行情。近两年,老班章春茶收购价格基本恢复到2007年最高水平。
 

 
(五)价格
据资料显示,2008年普洱茶价格一度回落到2005年的水平。2008、2009年,云南省政府积极指导全省调整产品结构,扩大绿毛茶、红毛茶加工比例,通过普洱茶连续两年的大幅减产,为普洱茶价格的恢复起到了积极的助推作用。


在关注普洱茶市场自身发展演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由于国际金融环境与国内宏观经济运行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最直接的是从2007年开始,央行基础货币投放量大增,统计局公布的居民物价指数(CPI)大幅增长,企业用工成本逐年提高,普洱茶企业再生产所必须的人工、油、电、水等成本上涨直接拉动产品出厂价格的提高,而同时由于房租店面成本的上涨,茶叶连锁店、专卖店等普洱茶流通市场的运营成本也居高不下,在普洱茶市场转暖的同时,因成本上升引发的价格上涨不可避免、势不可挡。


2010年,普洱茶市场价格回升的主因是:一、普洱茶实际品饮需求人群扩大;二、从2008年开始,云南省普洱茶连续三年大幅减产;三、原材料价格、劳动力成本、能源和运输费用上涨;四、近两年来全国茶叶春茶均价普遍上涨。


(六)政策面
2007年普洱茶市场的量、价、势持续走低之后,普洱茶投机和礼品市场遭遇寒流,不少新进市场的小商户损失惨重。关键时刻,云南省各级政府出台了不少有利于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性文件。自2007年起,普洱市政府投入精力财力,借助生物科学,大力倡导“科学普洱”,积极宣传普洱茶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为科学品饮普洱提供了坚强的后盾;2009年,临沧市茶叶产业实现关键性转折,在市委、市政府“闯关东、走西口、销香港、稳广东”的思路引导下,狠抓产品质量,积极争取金融支持,有效地遏制了茶产业的下滑态势,实现了茶农收入、企业效益和产业综合效益的全面恢复增长。

 

 

 

二、后期市场研判


(一)产业背景
1、普洱茶作为富民产业,必将继续受到政府重视与扶持。2010年11月18日,云南省政府出台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意见指出,全省茶园种植面积到2015年发展至600万亩左右,其中高优茶园面积达到茶园总面积60%以上;茶叶产量达到30万吨,综合产值达到400亿元;重点培育产品知名度高、市场影响力大、辐射带动能力强的20家龙头企业,新培育一批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产品。


2、普洱茶作为健康的产业,加之其经过存放,品质可以提升的独特商业价值,在中国茶叶人均消费量逐年提升的背景下,在市场日渐规范、稳步有序发展的情况下,普洱茶市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合理的预期。


(二)后市研判
基于以上两方面,对普洱茶后期市场发展研判如下:


1、普洱茶市场消费整体呈稳步扩大趋势。

普洱茶的生产集中于云南,普洱茶的消费以珠三角、香港、台湾等地为主,这些传统市场普洱茶消费逐渐走向成熟。与广东、香港等普洱茶成熟消费市场相比,普洱茶新兴消费地区呈现出较快的发展趋势,但是这些区域的普洱茶消费不稳定,有待于进一步的巩固。除极个别对普洱茶情有独钟的消费者外,新兴市场的消费还要面对其他茶类的竞争。如:近两三年大热的红茶、武夷岩茶、黑茶等产品已对普洱茶的消费形成了一定的竞争。


2、普洱茶需求结构日趋合理。
通过几年的正确引导,普洱茶市场逐步向以品饮消费需求为主体,投资与爱好型收藏为补充的方向发展。目前,普洱茶已经进入复苏关键期,按照普洱茶的消费习惯,2004年以后生产的普洱茶开始进入最佳品饮期,应该抓住目前有利时机,积极加以引导,促进普洱茶消费,化解产销矛盾,为普洱茶市场持续增长,建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3、企业市场区隔日益清晰。
龙头企业着眼大众市场,中小型企业着眼利基市场。2007年至今,普洱茶市场走过了自己独特的路径,形成龙头企业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的初步格局。在目前茶类众多、全国性茶企缺失的情况下,普洱茶这一独特的市场格局会对市场变化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云南省政府的引导与扶持,普洱茶龙头企业的思路和战略将会深刻地影响市场走向。今后龙头企业将把重点放在大众消费,通过大众渠道进行销售作为主要方式,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重点放在特色产品,个性化市场,形成互补的格局。


4、茶叶加工水平将得到提升。
在食品卫生安全日益受到重视情况下,普洱茶生产企业更加重视清洁化生产,通过普洱茶机械化、自动化水平来提高茶叶的生产效率,并且把改善普洱茶初制环节加工条件,实现集中初制作为普洱茶安全生产的重点。


5、渠道建设将进一步加强。
在渠道建设上,从相对单一依赖批发市场,发展为批发市场与零售终端并重。最近几年,普洱茶企业调整市场策略,走出批发市场,建立消费终端,并且改变产品的结构,生产适应消费者需求的便捷产品,推动普洱茶品饮市场的发展。

 

 

 三、产业建议
从近几年全国各地茶产业发展的经验来看,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与政府的扶持密切相关。考虑到云南省作为普洱茶的主产地,主导普洱茶市场的大企业基本都落户云南,在当前普洱茶市场分化并复苏的背景下,产业建议如下:
(一)合理引导,杜绝盲目。
在产业发展上,要积极引导多茶类协调发展。2010年,云南经历了罕见的大旱气候,但云南全年茶叶产量继续保持13%的增幅,随着云南新种植面积的不断投产,产量带来的压力也将会日益凸显出来,因此在发展普洱茶生产同时,要积极引导红茶、绿茶协调发展。同时,省、市、州、县各级政府应加大对生产源头的控制与产品质量的监管力度。


在消费引导上,形成科学统一的宣传,合理引导普洱茶的消费和收藏,把推动普洱茶品饮作为重点,投资性收藏和爱好性收藏作为补充。根据普洱茶消费特点,引导年份茶的消费,形成消费层次丰富的普洱茶品饮市场。加强企业诚信建设,杜绝炒作之风。价格的暴涨暴跌和市场的极端变化不利于产业的规划和发展,不利于产品的稳定与良性消费,甚至影响企业的再投资和社会产业资本介入。


在产品结构上,继续促进普洱茶产品的多元化发展,从传统的“砖、饼、沱”向“袋泡”、“速溶”、“即饮茶”等形态延伸,增加产品便捷性,不主张盲目追逐野生和古树。


(二)规范生产,提升效率
首先要重视生态保护和科学防治病虫害,维护云南普洱茶在市场建立起来的“健康、绿色”的良好形象,促进云南茶叶可持续发展;其次要提高茶叶生产的集中度,组建专业合作社,合理布局毛茶初制所,改善茶叶加工环境,提高茶叶加工水平;第三是继续把清洁化生产,确保质量作为重点,通过机械化生产来提升效率。


(三)扶持龙头,培育品牌。
继续加大对普洱茶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在政策上、税收上、资金上向龙头企业倾斜,支持龙头企业进行生产技术改造、初制所建设和市场渠道建设,培育普洱茶知名品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四)加大营销,促进消费。
着眼于消费者的需求,加大普洱茶市场的推广。持续不断地扩大市场宣传,引导普洱茶健康消费、科学品饮。行业组织等权威机构应共同倡导、普及普洱茶的正确知识,编写发放普洱茶宣传科普资料,掌握关键时刻对市场的话语权,引领普洱茶产业健康前行。


(五)规范渠道,维护秩序。
规范流通渠道,建立与消费者关系密切的终端,增强对终端的把握,控制好价格,杜绝假冒伪劣产品。加强对市场秩序的维护,区隔市场炒作和正常消费,建立规范、稳步、有序的普洱茶市场。


(六)重视研发,扩大需求。
鉴于普洱茶紧压形态对消费所产生的影响,在进行多元化产品开发,增加便捷性的同时,要加大对普洱茶品质形成和保健功能的研究,为普洱茶市场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中国茶叶流通协会
二O一一年四月

关键词:

稀世佳茗“陈升老班章之甄品”,2024燃爆全国的茶文化盛宴

稀世佳茗“陈升老班章之甄品”,2024燃爆全国的茶文化盛宴

2024年下半年,陈升号以“稀世佳茗·璀璨绽放/迎新——陈升老班章之甄品”为主题,在全国多地掀起了一场茶文化的盛宴,为茶产业的发展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点击播放观看活动合集视频:https://mp.weixin.qq.com/s/gMRSLx91WyFCfvtcAOafgA   10月9日,在北京会议中心,“稀世佳茗·璀璨绽放——陈升老班章之甄品发布会”拉开帷幕。近千名嘉宾亲临现场,线上五万多茶友通过陈升号官方视频号同步见证。这一场发布盛典,犹如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了茶文化传播的层 层涟漪,标志着“陈升老班章之甄品”正式踏入大众视野,开启了它的荣耀之旅。   紧接着,10月16日,山东烟台迎来了“稀世佳茗·璀璨绽放——陈升老班章之甄品茶文化会”。300余位来自各界的嘉宾齐聚,共同见证新品在山东的首发。   这场活动不仅是一次新品的展示,更是当地茶文化交流的重要契机,让齐鲁大地的茶香与陈升老班章之甄品的独特韵味相互交融,为山东的茶友们带来了一场别具一格的茶文化体验,进一步拓展了新品在北方市场的影响力。   浙江乐清在10月19日也成功举办了同款茶文化会。活动集专业科普、产品解析、申时茶会、古琴欣赏、主题分享、幸运抽奖等丰富环节于一体,吸引了近500位嘉宾。   这一综合性的茶文化盛会,深入挖掘了“陈升老班章之甄品”的文化内涵和产品价值,在浙江这片茶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播下了新品推广的种子,促进了茶文化与现代社会生活的紧密结合,提升了茶友们对高品质茶叶的品鉴能力和文化认知。   岁末之际,12月22日的福建厦门和12月28日的浙江永康分别举办了“稀世佳茗·璀璨迎新”主题的茶文化会暨答谢晚宴。厦门的活动洋溢着浓厚的茶文化底蕴,吸引了各界嘉宾沉浸其中,感受普洱的魅力;永康的活动则成为了茶文化与各界精 英交流碰撞的平台。   这两场活动在年末的特殊氛围中,以茶为媒,感恩回馈茶友,同时也为当地的茶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加强了陈升号品牌与地方文化的深度融合,提升了品牌的亲和力和美誉度。   2025年1月4日,天津成功举办“稀世佳茗·璀璨迎新——陈升老班章之甄品新春茶文化会暨答谢晚宴”。各界精英翘楚齐聚一堂,在茶香四溢中共同展望新年,见证陈升茶业的荣耀时刻。此次活动为新品在北方市场的深耕奠定了坚实基础,进 一步扩大了品牌在京津冀地区的影响力,让更多的茶友认识和喜爱上了“陈升老班章之甄品”。   2024年下半年和开年这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见证了“陈升老班章之甄品”从发布到走向全国市场的辉煌历程。陈升号通过精心策划的发布会和各地的推广会,不仅让这款新品名扬八方,成为明星产品,更重要的是,在全国范围内弘扬了 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茶文化交流与融合。     “陈升老班章之甄品”是规格为600克的重磅产品,原料精挑古老树龄头春老班章芽叶,集匠造工艺之大成,茶香浓郁,滋味饱满厚重,回甘悠长,气韵霸道深厚。配备《陈升老班章之甄品赋》卷轴、《珍藏手册》和精美专属礼盒,堪称茶中 圣品、传世之珍。   这一系列活动,也为茶产业的振兴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通过提升产品知名度和品牌影响力,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协同发展,为茶农增收、茶企增效、茶业繁荣提供了有力支撑,在新时代的背景下,书写了茶产业与茶文化共同发展的壮丽篇 章,让古老的茶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满足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添了一抹浓厚的茶香。  
2025-01-10
开合间·见非凡—HUAWEI

开合间·见非凡—HUAWEI Mate 系列尊享品鉴会,陈升号跨界出圈绽光彩

2025年1月5日,广州保利洲际酒店内高朋满座,一场由陈升茶业携手广东恒唯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开合间·见非凡——HUAWEI Mate 系列尊享品鉴会暨陈升号新瑞之韵”活动在此荣耀启幕,并取得圆满成功,为跨领域合作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此次活动汇聚了各界精英,陈升茶业副总经理魏炳杰先生、广东省区域经理李晓燕女士、陈升号广州经销商家人朱海先生以及众多行业同仁、合作伙伴和各界朋友亲临现场,共同见证了这一非凡时刻,开启了一场科技与茶文化深度交融的盛 宴。     活动上,魏炳杰副总经理登台,深入解读陈升茶业十七载的“创”与“守”,并向与会嘉宾隆重推介乙巳蛇年生肖纪念饼“玉蛇兆瑞”。这款生肖茶作为活动的核心推荐产品,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精湛的制茶工艺。它巧妙地将蛇年祥瑞之 气融入每一片茶叶之中,以茶为载体,在岁月的流转中传承生肖文化,续写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华章。     在茶香袅袅的氛围里,嘉宾们亲身体验到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激情碰撞所绽放出的独特魅力,深刻感受到陈升茶业在传承与创新道路上的坚定步伐和卓越成就。     作为陈升号生肖系列茶的第二轮第六款佳作,“玉蛇兆瑞”在传承经典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升华。它不仅完整保留了生肖茶系列一贯的精湛工艺和丰富文化内涵,更在产品的视觉呈现与文化表达方面独具特色。使其既拥有极高的珍藏价值,又能 为品鉴者带来味觉享受,真正做到了艺术价值与实用价值的统一。     与此同时,华为广州终端零售经理王庆先生,还有广东恒唯信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华为政企事业部政企经理覃雪峰先生,也带来了HUAWEI Mate 系列、汽车与华为智能科技的精彩分享,展示了现代科技的前沿成果与创新魅力。现场嘉宾沉浸在 科技与茶文化交织的独特氛围中,一边品味着大树茶的浓厚韵味,一边领略着现代科技的强大功能与便捷体验,全方位感受了不同领域的卓越成就和无限可能。     活动中,潮剧演绎环节异彩纷呈,婉转悠扬的唱腔仿佛将时光拉回过去,让人们领略到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古筝与小提琴的演奏更是别出心裁,东西方乐器轮番登台,演绎出一场视听盛宴,为活动增添了浓郁的艺术氛围,进一步 诠释了文化融合与创新的活动主题。     随着夜幕降临,活动进入温馨的晚宴环节。嘉宾们在欢声笑语、其乐融融的氛围中举杯畅饮,分享着此次活动的收获与感悟,共同展望未来的合作与发展前景。同时,陈升号为嘉宾们送上伴手礼——2025新春贺岁礼“玉蛇兆瑞”。     至此,这场“开合间·见非凡”的盛会在温馨而热烈的气氛中缓缓落下帷幕,但它所留下的深刻印记和深远影响却将在科技与茶业领域持续发酵,为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与灵感,激励更多企业勇于探索跨领域合作的新模式,共同推动中华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繁荣发展,开创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2025-01-08
215.28万元的认购订单背后,陈升老班章之甄品的魅力密码

215.28万元的认购订单背后,陈升老班章之甄品的魅力密码

祥龙贺瑞辞旧岁,瑞气盈门启新程。2025年1月4日,一场聚焦茶文化传承与甄品品鉴的盛会——“稀世佳茗·璀璨迎新——陈升老班章之甄品新春茶文化会暨答谢晚宴”在天津盛大举行,各界精英翘楚齐聚一堂,共赴这场茶香四溢的 盛宴,见证陈升茶业的荣耀华章。   点击播放观看视频集锦:https://mp.weixin.qq.com/s/X9OTfPa_rpUBudjXkD3MFw     活动现场嘉宾云集,政商学界贤达纷纷到场,天津市原政协秘书长 赵天浩先生、河西区原教育局书记 张学政先生等一众前辈,以其深厚的阅历和威望,为活动增添了庄重与分量;水产局原局长 马维林先生、河西区税务局原局长  周学雷先生 等行业翘楚,展现了不同领域与茶文化的交融汇聚;水产研究所所长 孙晓旺先生、示范大学博士后导师 孙金生先生等学界精英,则从专业角度为茶文化注入了智慧内涵;更有邯郸市丛台区民政局 彭燕女士、盈盛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李红 强先生、津福茶城董事长 魏玉昌先生等各界代表,以及河北省警备区副司令少将 张焕学先生,共同勾勒出这场盛会的多元与精彩。而北京金山友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升号天津经销商 蔡锦儿先生,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陈柳滨先 生、华北销售总监 严洪翠女士及各地经销商家人的到来,更是体现了公司和陈升家人们对此次活动的重视,与天津企业家、茶友们一起,共同编织出一幅茶文化交流与商业合作的绚丽画卷。     活动伊始,北京金山友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升号天津经销商蔡锦儿先生的致辞,拉开了这场文化与商业交织盛宴的序幕,其话语间满是对过去的感恩与对未来的展望,为活动奠定了温馨而热烈的基调。   随后播放的陈升茶业成立17周年品牌发展集锦,宛如一部时光长卷,徐徐展开品牌的成长轨迹与辉煌成就,让在场嘉宾沉浸式感受陈升茶业十七载的匠心坚守与砥砺奋进。   陈升号传承人陈柳滨先生带来的“知陈升号,懂稀世七星甄品”主题分享,将品牌底蕴与产品精髓娓娓道来,仿佛开启了一扇通往普洱茶珍稀世界的大门,让众人领略到老班章的独特魅力与陈升茶业的制茶匠心。   申时茶会在陈升号导师的优雅引领下,茶香袅袅,茶师们的精彩演绎,将茶文化的仪式感与内涵完美呈现,五杯茶后集体谢幕,赢得满堂喝彩。     陈升号产品推荐官马美益女士的“陈升老班章之甄品”产品解析,如一场知识盛宴,深入剖析产品的品质密码与价值内核。老班章屹立于云南名茶之巅,享有“普洱茶王”的传世盛名。此茶选料非凡,集匠造工艺之大成,堪称茶中圣品、传世 之珍。于北京会议中心盛大发布,并在山东烟台、浙江乐清、福建厦门、浙江永康以及此次天津5个地方举办大型茶文化会,早已名传八方。   紧接着的宣传片播放,更是以震撼的视听语言,将产品的魅力全方位展现。而洛阳祝和实业有限公司王文君女士与蔡锦儿先生的签约认购仪式,无疑是活动的高光时刻,156套(26件)、价值215.28万元的认购订单,彰显出市场对“陈升老班 章之甄品”的高度认可与青睐,王文君女士的留步发言,也传递出合作的坚定信心与美好愿景。   随着合影留念的快门声响起,茶文化会暂告一段落,晚宴的序幕缓缓拉开。   蔡锦儿先生及夫人张春梅女士、陈柳滨总经理、严洪翠华北销售总监上台祝酒,将现场气氛推向新的高潮。   企业宣传片的播放,再次回顾了品牌的奋斗历程与辉煌成就,抽奖环节更是将晚宴的热烈氛围不断点燃。津福茶城董事长魏玉昌先生、陈柳滨先生、蔡锦儿先生分别作为抽奖嘉宾,送出的“陈升茶业成立17周年纪念茶·天韵”、“老班章熟 茶”以及“陈升老班章之甄品”珍贵奖品,让幸运的嘉宾收获满满,也让现场的欢呼声与掌声此起彼伏。     这场盛会,不仅是一次茶文化的深度交流与传承,更是陈升茶业与各界伙伴携手共进、合作共赢的新起点。在新的一年里,陈升茶业必将继续秉持匠心,以稀世佳茗为笔,书写更加璀璨辉煌的篇章,为中国茶文化的繁荣发展贡献力量,让陈升 茶香飘满华夏,走向世界!  
2025-01-08
正和岛共学之约,陈升号点亮东莞藏茶之光

正和岛共学之约,陈升号点亮东莞藏茶之光

2024年12月31日,在东莞这座洋溢着无限活力、充满创新气息的藏茶之都,“2025正和岛案例共学新年大课暨新年家宴”于东莞迎宾馆隆重举行。千余位实力派企业家济济一堂,共襄盛举,围绕“企业家是怎样炼成的”这一主题, 慷慨激昂地分享创新创业的精彩篇章。   受东莞市政府的热忱邀请,陈升号作为东莞藏茶之都的杰出代表,携着深厚的茶文化底蕴,与来自全国的正和岛企业家们欢乐相聚。在这辞旧迎新的重要时刻,一同品鉴历经岁月洗礼的“陈升老班章”等上乘佳茗,让缕缕茶香弥漫在 会场的每一个角落,携手迎接新年的钟声敲响。     东莞市委书记韦皓,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陈志伟,副市长陈庆松等领导亲赴活动现场。韦皓书记代表东莞市委、市政府,对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致以热烈祝贺,充分彰显了东莞对此次活动的高度重视以及对企业家们的深切关怀。   在案例共学新年大课上,深圳市奋达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奋、正和岛创始人兼首席架构师刘东华、中国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首席专家宋志平等多位嘉宾纷纷登台,深情讲述他们的企业家传奇故事,展现了 中国企业家在时代的汹涌浪潮中,如何在跌宕起伏里奋勇向前、勇挑重担的使命与担当。这场思想的盛宴如同璀璨明灯,为在场的企业家们带来了精神的洗礼和心灵的启迪。   当陈升号醇美的茶香在空气中悠悠飘散,企业家们在品味佳茗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东莞藏茶的独特韵味,也对茶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和领悟。     陈升号,作为国家龙头企业、普洱茶行业的领军品牌,始终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在茶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之路上坚毅前行、披荆斩棘。在这场思想盛宴中,以茶为介,融入了企业家们奋进、担当的精神交流之中,进一步凸显了 作为行业领军者的格局与视野。   正和岛,作为中国极具影响力的企业家社群之一,一直致力于推动企业家们的交流与合作,为企业家们精心搭建了一个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优质平台。而此次活动,恰似一座坚固的桥梁,将陈升号与各位企业家紧密相连,让大家在 品味佳茗的同时,也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加深了相互的信任。     展望未来,陈升号将继续坚守初心,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稳步前行,深化与各界的合作交流,积极推动茶文化的繁荣发展,为社会贡献更多价值,让陈升号的茶香飘向更广阔的天地,携手更多企业家共同书写时代华章,迎接每一个 充满希望的新年钟声,见证中国企业家精神与茶文化交相辉映的璀璨未来。  
2025-01-04
上一页
1
2
...
365

版权归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邮箱:
www@cspuer.com
热线:400-107-2007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业园区
滇ICP备202000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