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景区项目建议书
- 发布时间:2010-09-07 00:00
- 访问量:
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景区项目建议书
【概要描述】
项目名称: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景区
项目主办单位:勐海县旅游局
负责人:田华 联系电话:0691—5122710 5127887
一、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项目开发建设的背景
按照党和国家“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贯彻执行省、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布署,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挖掘南糯山12000亩古茶树的资源优势及纯正朴实的哈尼族爱伲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打造西双版纳旅游景区的核心靓点和品牌,促进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整体提升发展。并通过生态旅游观光项目的开发,以旅促农,积极参与南糯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南糯山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使南糯山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促进南糯山哈尼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促进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南糯山景区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二、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的旅游资源概述
南糯山景区项目总体控制面积为2285公顷(其中规划建设核心面积3000多亩),南糯山位于景洪市和勐海县之间, 214国道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南糯山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分布相对集中,形成较为明显的片区分布,各片区旅游资源各有优势并各具特色,这为景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南糯山位于东经100°31′—100°39′、北纬21°53′—22°01′之间,地处云南省西双版纳勐海县境东部,平均海拔在1400米左右,山高谷深、植被茂密,全年降雨量在1500—1750mm之间,相对湿度在80%以上,年有雾日为126天,属典型的亚热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无四季之分,唯有干湿之别,年平均气温18.1℃,雨量充沛,气候宜人,是名副其实的“天然温室”。当全国大部分地区正处于寒冬、酷暑之际,南糯山则温暖如春,在营造夏季避暑、冬季避寒和亚热带生态景观方面具有非常好的气候优势。南糯山具有适宜大叶种茶树生长的最佳生态环境,由于有雾日多,茶山笼罩于云雾之中,故所产茶品质极佳,全国名茶“南糯白毫”原料就产于此。南糯山更是澜沧江下游南岸具有一千多年悠久历史的古老茶山,是众多古老茶山之中最灿烂的一颗星星。它位于勐海县和景洪市之间,是两地的气候分水岭,独特的气候资源和地形造就了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南糯山项目的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将成为休闲度假的最佳场所之一。
(二)良好的交通通达条件。南糯山东连景洪市,位于景洪市至勐海县之间,距离勐海县城约21公里,距景洪市区23公里, 214国道从山下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三)哈尼族爱伲人文化独具特色 。勐海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县,南糯山以哈尼族爱伲人最为集中,现有30多个原生态的自然村落分布在南糯山上,爱伲人世居南糯山,善于种茶,能歌善舞,服饰鲜艳、美丽,节庆热闹隆重。哈尼族爱伲人深厚的文化别具特色,具体表现为:首先,哈尼文化是一种服饰文化,这是哈尼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依据和特征,服饰特征是哈尼人可以向外界充分展示的文化内涵;其次,哈尼文化是一种保留了较多古老原生文化的文化习俗,这些保留的文化习俗都具有较浓烈的原生态特征;再次,哈尼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哈尼文化是一种能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很多民族风俗与现代观念相吻合;而且哈尼文化与南糯山存在割不断的联系,哈尼族爱伲人与山、水、森林、古茶、原生态的干栏式建筑群融为一体,南糯山是哈尼文化的空间载体,哈尼文化则是南糯山神韵的表现和丰富,相得益彰且独具特色。
(四)以近代思普茶叶试验厂遗址为代表的普洱茶历史资源具有代表性。
南糯山现在还保留着解放前(1938年)成立的“思普茶叶试验场”厂房和一些基础的设备,厂房是两层的楼房,砖柱瓦顶土坯墙,厂房周围是等高种植、排列成行、修剪定型的茶树。厂房和这片茶园都是白孟愚先生留下的,白孟愚是云南个旧人,1938年,他来到南糯山创办了“思茅茶叶试验场”茶厂,为云南茶业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为南糯山景区的开发形成了很好的历史积奠。
(五)万亩古茶园最具旅游吸引力。
南糯山是西双版纳澜沧江以南地区的古老茶区,其产茶历史不晚于普洱茶古六大茶山,勐海南糯山种茶历史悠久,以爱伲人父子连名制的世代相传计算,在57代之前已有人工种植的茶园存在,是布朗族的先民最早种植。如按平均每代20年计,南糯茶山在1100多年前就已存在,这些古茶山中至今仍保存有成林成片的古茶树。南糯山现存古茶园近万亩,基部直径0.2米以上,树高3米左右的百年古茶树比比皆是。最著名的是南糯山栽培型“古茶树王”,1951年发现的这株古茶树高5.3米,基部直径1.38米,树龄达800多年,吸引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前往南糯山考察、参拜。1990年12月,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也专程到南糯山参拜古茶树王,并在省茶科所欣然挥毫,留下了“南行万里拜茶王”的珍迹(古茶树王不幸于1995年仙逝)。2002年5月8日,科研人员在南糯山的深山密林中又新发现一株古老、较粗大的栽培型古茶树,树高53米,主干基部直径0.76米,胸径40厘米,树龄与原茶树王相近。当前,原生态旅游成为旅游业的主导,南糯山上万亩的古茶树无疑是最吸引游客的因素之一。
三、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目标的提出,茶文化旅游将是西双版纳旅游业提升的重点,而从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从资源、历史、文化、气候、交通、地理等等方面来看,南糯山是最为合适的,也必然能打造成为西双版纳旅游的一大核心靓点。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的开发对云南省建设旅游大省、西双版纳旅游强州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议,具体表现为:
(一)挖掘历史,创建一流的普洱茶文化旅游景区。景区以万亩古茶园为主要背景,从规模上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景区以茶马古道为载体,从历史上给人穿越时空的回忆;景区以“思普茶叶试验厂”为平台,成分挖掘历史资源,展示普洱茶工艺流程,创建一流的普洱茶文化旅游景区。
(二)打造品牌,展现真正原生态的哈尼族爱伲人文化。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通过建筑、服饰、习俗、歌舞、活动等方面,在南糯山系统性地展现真正原生态的哈尼族爱伲人文化,弥补西双版纳旅游的空白点,打造爱伲文化品牌。
(三)以旅带农,把南糯山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通过景区全方位的开发,从基础设施、村寨建设、村容村貌、脱贫致富、思想文明等方面全面提升,真正通过旅游来促进三农,带动农村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四)振兴西线,打造西双版纳民族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南糯山景区的开发,将茶文化、爱伲文化提升到一个较高的高度进行打造,加上云茶源、勐景来、独树成林等景区,整合打造西双版纳茶文、民族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这将为振兴旅游西线,特别是在中缅出境旅游暂停的情况,使勐海县旅游业真正走出低谷,进入发展快车道,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五)整体推动,促进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体提升发展。南糯山景区将适应旅游业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的趋势,高起点建设茶文化园、爱伲文化博物馆等休闲度假项目,将推动、促进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体提升发展。
四、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建设的目标
(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二)全国知名的茶文化旅游景区
(三)最佳休闲度假型旅游区
(四)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五、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建设项目
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主要包括以下建设项目:
(一)普洱茶文化园(万亩古茶园)
(二)哈尼族爱伲文化博物馆
(三)茶马古道观徒步游览区
(四)思普茶叶试验厂(白孟愚纪念馆)
(五)古茶树王
(六)龙巴文化园(爱伲人村寨)
(七)普洱茶园休闲区
(八)大门、观光索道
(九)游客中心、停车场
(十)其他配套设施(照明、消防、给排水、垃圾箱、厕所、办公用房等)
(十一)标牌、标识系统
(十二)景区道路
六、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交通
(一)茶马古道上的马和驴
(二)索道
(三)电瓶车
(四)滑杆
(五)溜索
七、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旅游线路编排
停车场—索道高空观光万亩古茶园—思普茶叶试验厂—普洱茶文化园—古茶树王—丫口瀑布—普洱茶园休闲区—茶马古道徒步游览区—哈尼族爱伲博物馆—龙巴文化园—(徒步或电瓶车)返程。
八、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客源分析
景区在开发建设上力求高档次、高水平,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将成为西双版纳的精品旅游景区。景区的市场定位,将以国内观光游客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游和国外游客为主攻目标,不断提升完善,发展成为一流的文化旅游品牌。2007年,西双版纳接待了近500万人次的旅游者,景区建成后,借助景洪市为游客集散中心的优势(距离景洪23公里)和景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将景区纳入城区一日游线路,每年可以接待60—70万人次的游客。
九、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建成后,将成为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的精品旅游景区,对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发展,勐海县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适度开发,把一些有保护价值的资源保护起来,较好的解决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价值。
1、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预计可提供近百人从事景区管理和服务等就业岗位;
2、推动旅游工艺品及特色产品,特别普洱茶产品和民族工艺品的开发,使村民的收入多元化,加速脱贫奔小康步伐;
3、有利于当地群众接受外来先进思想和生活方式,提高思想意识、文明意识和综合素质;
4、改善村寨生态环境,保持淳朴民风,展现民族文化特色;
5、让景区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和旅游培训,提高他们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和经营素质。
(二)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第一年按入园人数60万人计:
1、门票收入:3600万元(60元/人)
2、索道等交通工具收入:1800万元(30元/人)
3、购物收入:200万元
4、其他收入:200万元
合计:5800万元,在不考虑外界因素、战争等不可预测的风险外,预计:年经营毛利润2000万元,按景区实际投入,五年收回景区投资成本。
十、环境影响保护分析
(一)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区没有污染源,现环境较好。项目开发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是游客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二)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环保宣传和法制管理相结合。在各接待点都出台游客守则,强化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导游和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采取措施
- 发布时间:2010-09-07 00:00
- 访问量:
项目名称:西双版纳勐海县南糯山景区 项目主办单位:勐海县旅游局 负责人:田华 联系电话:0691—5122710 5127887
一、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项目开发建设的背景 按照党和国家“树立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贯彻执行省、州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布署,落实国家旅游局“关于促进农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充分挖掘南糯山12000亩古茶树的资源优势及纯正朴实的哈尼族爱伲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的要求,打造西双版纳旅游景区的核心靓点和品牌,促进西双版纳旅游业的整体提升发展。并通过生态旅游观光项目的开发,以旅促农,积极参与南糯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动南糯山村寨基础设施建设,使南糯山的环境卫生和村容村貌得到较为明显的改善,促进南糯山哈尼族人民的思想观念和文明程度的提高,实现大农业和大旅游的有机结合,促进西双版纳少数民族地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终实现南糯山景区项目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最大化。 二、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的旅游资源概述 南糯山景区项目总体控制面积为2285公顷(其中规划建设核心面积3000多亩),南糯山位于景洪市和勐海县之间, 214国道贯穿而过,交通十分便利。南糯山旅游资源类型众多,分布相对集中,形成较为明显的片区分布,各片区旅游资源各有优势并各具特色,这为景区的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得天独厚的气候优势。 (二)良好的交通通达条件。南糯山东连景洪市,位于景洪市至勐海县之间,距离勐海县城约21公里,距景洪市区23公里, 214国道从山下穿过,交通十分便利。 (三)哈尼族爱伲人文化独具特色 。勐海是一个以傣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边疆县,南糯山以哈尼族爱伲人最为集中,现有30多个原生态的自然村落分布在南糯山上,爱伲人世居南糯山,善于种茶,能歌善舞,服饰鲜艳、美丽,节庆热闹隆重。哈尼族爱伲人深厚的文化别具特色,具体表现为:首先,哈尼文化是一种服饰文化,这是哈尼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依据和特征,服饰特征是哈尼人可以向外界充分展示的文化内涵;其次,哈尼文化是一种保留了较多古老原生文化的文化习俗,这些保留的文化习俗都具有较浓烈的原生态特征;再次,哈尼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哈尼文化是一种能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文化,很多民族风俗与现代观念相吻合;而且哈尼文化与南糯山存在割不断的联系,哈尼族爱伲人与山、水、森林、古茶、原生态的干栏式建筑群融为一体,南糯山是哈尼文化的空间载体,哈尼文化则是南糯山神韵的表现和丰富,相得益彰且独具特色。 (四)以近代思普茶叶试验厂遗址为代表的普洱茶历史资源具有代表性。 (五)万亩古茶园最具旅游吸引力。
三、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 随着西双版纳旅游“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目标的提出,茶文化旅游将是西双版纳旅游业提升的重点,而从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的角度,从资源、历史、文化、气候、交通、地理等等方面来看,南糯山是最为合适的,也必然能打造成为西双版纳旅游的一大核心靓点。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的开发对云南省建设旅游大省、西双版纳旅游强州战略的实施,特别是“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再创辉煌”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议,具体表现为: (一)挖掘历史,创建一流的普洱茶文化旅游景区。景区以万亩古茶园为主要背景,从规模上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和震撼;景区以茶马古道为载体,从历史上给人穿越时空的回忆;景区以“思普茶叶试验厂”为平台,成分挖掘历史资源,展示普洱茶工艺流程,创建一流的普洱茶文化旅游景区。 (二)打造品牌,展现真正原生态的哈尼族爱伲人文化。民族的,也是世界的。通过建筑、服饰、习俗、歌舞、活动等方面,在南糯山系统性地展现真正原生态的哈尼族爱伲人文化,弥补西双版纳旅游的空白点,打造爱伲文化品牌。 (三)以旅带农,把南糯山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通过景区全方位的开发,从基础设施、村寨建设、村容村貌、脱贫致富、思想文明等方面全面提升,真正通过旅游来促进三农,带动农村的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四)振兴西线,打造西双版纳民族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南糯山景区的开发,将茶文化、爱伲文化提升到一个较高的高度进行打造,加上云茶源、勐景来、独树成林等景区,整合打造西双版纳茶文、民族文化旅游的精品线路。这将为振兴旅游西线,特别是在中缅出境旅游暂停的情况,使勐海县旅游业真正走出低谷,进入发展快车道,奠定坚实的发展基础。 (五)整体推动,促进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体提升发展。南糯山景区将适应旅游业从观光型旅游向休闲度假型旅游发展的趋势,高起点建设茶文化园、爱伲文化博物馆等休闲度假项目,将推动、促进西双版纳旅游业的转型升级和整体提升发展。 四、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建设的目标 (一)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二)全国知名的茶文化旅游景区 (三)最佳休闲度假型旅游区 (四)国家级森林公园 (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五、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建设项目 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主要包括以下建设项目: (一)普洱茶文化园(万亩古茶园) (二)哈尼族爱伲文化博物馆 (三)茶马古道观徒步游览区 (四)思普茶叶试验厂(白孟愚纪念馆) (五)古茶树王 (六)龙巴文化园(爱伲人村寨) (七)普洱茶园休闲区 (八)大门、观光索道 (九)游客中心、停车场 (十)其他配套设施(照明、消防、给排水、垃圾箱、厕所、办公用房等) (十一)标牌、标识系统 (十二)景区道路 六、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交通 (一)茶马古道上的马和驴 (二)索道 (三)电瓶车 (四)滑杆 (五)溜索 七、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旅游线路编排 停车场—索道高空观光万亩古茶园—思普茶叶试验厂—普洱茶文化园—古茶树王—丫口瀑布—普洱茶园休闲区—茶马古道徒步游览区—哈尼族爱伲博物馆—龙巴文化园—(徒步或电瓶车)返程。 八、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客源分析 景区在开发建设上力求高档次、高水平,主题突出,特色鲜明,将成为西双版纳的精品旅游景区。景区的市场定位,将以国内观光游客为基础,以休闲度假游和国外游客为主攻目标,不断提升完善,发展成为一流的文化旅游品牌。2007年,西双版纳接待了近500万人次的旅游者,景区建成后,借助景洪市为游客集散中心的优势(距离景洪23公里)和景区自身的资源优势,将景区纳入城区一日游线路,每年可以接待60—70万人次的游客。 九、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分析 (一)社会效益分析: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建成后,将成为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的精品旅游景区,对西双版纳茶文化旅游发展,勐海县社会经济发展起到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在不破坏环境的条件下,通过对资源的合理、适度开发,把一些有保护价值的资源保护起来,较好的解决了保护与开发的矛盾,充分发挥了资源的价值。 1、为当地提供就业机会,预计可提供近百人从事景区管理和服务等就业岗位; 2、推动旅游工艺品及特色产品,特别普洱茶产品和民族工艺品的开发,使村民的收入多元化,加速脱贫奔小康步伐; 3、有利于当地群众接受外来先进思想和生活方式,提高思想意识、文明意识和综合素质; 4、改善村寨生态环境,保持淳朴民风,展现民族文化特色; 5、让景区村民参与旅游经营和旅游培训,提高他们旅游资源保护意识和经营素质。 (二)经济效益分析 项目建成后,第一年按入园人数60万人计: 1、门票收入:3600万元(60元/人) 2、索道等交通工具收入:1800万元(30元/人) 3、购物收入:200万元 4、其他收入:200万元 合计:5800万元,在不考虑外界因素、战争等不可预测的风险外,预计:年经营毛利润2000万元,按景区实际投入,五年收回景区投资成本。 十、环境影响保护分析 (一)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区没有污染源,现环境较好。项目开发影响环境的因素主要是游客的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二)环境保护措施。进行环保宣传和法制管理相结合。在各接待点都出台游客守则,强化对环保知识的宣传,增强游客的环保意识。同时通过导游和工作人员对游客进行宣传,引导,采取措施对生活住宿设施进行严格控制,对生活垃圾一律倒放到规定的地方。 十一、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投资概算和资金来源 西双版纳南糯山景区投资概算为:10000万元 项目开发建设资金主要由开发建设方自筹解决,可根据项目投入和进展情况申请银行贷款,同时积极争取省政府的旅游发展资金的支持。 |
开合间·见非凡—HUAWEI Mate 系列尊享品鉴会,陈升号跨界出圈绽光彩
215.28万元的认购订单背后,陈升老班章之甄品的魅力密码
正和岛共学之约,陈升号点亮东莞藏茶之光
版权归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邮箱:www@cspuer.com
热线:400-107-2007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业园区
滇ICP备202000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