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 陈升号 南糯山砖
古茶第一村——南糯山
古茶第一村
那幽静古朴,
好似品尝一杯醇厚浓酽的老普洱,
让人回味悠长;
那茶歌余音绕梁,
不绝于耳,
闭目暇思,
让人雯时清醒……
具有植茶悠久历史的著名古茶区——南糯山,属勐海县格朗和乡,坐落于勐海县东北侧,距县城20多公里,东与景洪市接壤,南与勐混镇、西北与勐海镇交界,北抵流沙河与勐宋乡隔河相望。海拔1300米至1800米,年降水量在1500-1750毫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6-18°C。山高谷深,森林茂密,四季奇花异果,禽飞兽走,常年湿润多雨,云遮雾罩,是举世闻名滇南“动植物基因宝库”的原生态组成地。
南糯为傣语,意为“产美味笋酱的地方”。有个傣族传说,很久以前,南糯山没有山名,爱尼人(哈尼族的一个支系)在此居住,山上茶林山下竹,竹海连绵起伏,每年春天,竹笋破土而出,新鲜的竹笋成为了爱尼人的食物,妇女们还会把竹笋腌为笋酱。一个冬季,召片领(封建领主)率文武官员巡游至此,金伞大帕雅(哈尼族统治者)杀猪宰牛相款待。席间,献上酸味笋酱一碗,召片领食之,胃口大开,令把笋酱作为贡品,进贡车里。久而久之,傣家人把这座山称为南糯山,意思是产竹笋酱之山。后来,爱尼人也跟着傣族这样叫,“南糯山”就这样叫开了。
据载:三国时期孔明(诸葛亮,公元181-234年,蜀国“武侯”)率军南征,屯兵南糯山。识天机勘地理的孔明,见此地山高林茂,土质肥沃,云雾缭绕,且人性纯美,是难得的藏福纳宝之地,遂传授哈尼族先民种茶兴茶,史称“武侯遗种”。
为解决当地民众居无定所,孔明又教授他们依据自己帽冠的式样,建筑房舍。至今茶区各族人民,称茶山为“孔明山”,茶树为“孔明树”;而掩映在青山翠绿、漫山遍野茶园中,幢幢飞檐斗拱、造型别致的特色民居,则是各族人民对孔明的永恒纪念。
南糯山茶区的先民,世代尊崇“茶祖”孔明,四方传播种茶不息,至今古茶园达1.2万余亩。其中800余年的栽培型“茶王”树(当地哈尼族称为“散威博妈”,意为“茶的母亲”),更见证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南糯山也因此历来被民间传颂为“古茶第一村”。
“古茶第一村”绝佳的生态,圣贤的遗种;天、地、人的璧合,造就了色、香、味极佳的茶叶品质,“香气高、苦味淡、甜味重”是其别于同类的独有特质,是众多古老茶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陈升茶业为了坚实地走“企业+基地+农户”的发展道路,推进普洱茶毛茶加工不着地的卫生生产加工流程,加速和提高南糯山名茶的品质,2011年3月18日与南糯山半坡老寨村民正式签约,建立茶叶初制基地,收购半坡老寨及周边村寨的鲜叶加工成干毛茶。
公司把统一的收茶流程、等级标准公布在晒青棚外,为的是公平、公正、公开的与村民建立合作关系。
【品名】:南糯山砖
【工艺】:普洱茶(生茶)
【规格】:250克/砖,10砖/提,60砖/件
南糯山砖是一款让人记起“古有六大茶山,今有南糯山”的好茶,当属大树茶风范。今年为第四年制生产。
该茶选用“古茶第一村”千秋百载,冠高数丈,根深百尺的高山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采用传统工艺而紧压成砖。
汤色金黄,透花蜜香,茶汤入口柔顺,回甘悠长,底韵十足,茶劲有力,将“古茶第一村”的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是一款值得期待和收藏的好茶。
武侯遗种
成就这一杯飘香的南糯茶
留下这一段悠远的故事
蔓延成一段横亘于心的声音
向我们娓娓倾诉……
相关产品












版权归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邮箱:www@cspuer.com
热线:400-107-2007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业园区
滇ICP备202000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