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升学堂|第二十期:茶具的鉴赏之云南建水陶(完结篇)
- 分类:陈升学堂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7-06-11 00:00
- 访问量:
宜兴紫砂陶、重庆荣昌陶、钦州坭兴陶在之前的陈升学堂已做阐述,本期将为大家讲述中国四大名陶之最后一个“云南建水陶”。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多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始于清,形成的历史距今不过百年有余,源流却十分久远。
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的说法。
建水紫陶的坯土是以氧化铁为主要呈色元素的红色粘土,填色的泥料则是含硅的白色粘土,一些灰绿的、浅绛的、橙黄的天然彩泥被奇妙的敷上了紫色的陶坯,这种人为的创新和发挥,极大地彰显了建水紫陶的艺术表现力。
“残贴”更是将在陶坯上施泥为彩的艺术演绎得出神入化。残贴的做法为:将坯上的字画分别以阴、阳两种刻法交叉刻出,在刻模上以彩泥交替填充,多不过五六块,少则两三贴,让观者心随神移,浮想联翩。
时至今日,建水制陶仍传统地沿用着数千年前发明的制陶工具,在简陋的陶车上手工拉坯完成陶器的造型。拉坯是整个制陶过程中彰显大师级地位的环节,因为同一种器型的典雅与媚俗、雄浑与小气,都是源于拉坯时的毫厘之差。
文人的字画移位于紫陶之上,是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成为一种经典。以陶为纸,既要保留笔墨的气质,又要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下的柔糯特性,捉毫濡墨须由结实的悬肘运笔方能大功告成。
紫陶上的字画不以斑斓的视觉冲击取胜,而以纯洁安详的淡雅与观者交流,传导出优美单纯的宁静。
建水紫陶的魅力,还在于其雕刻填泥工艺所构成的陶制勒痕与纤毫圆劲之间的对比融合。对陶坯落墨后,刻工艺人立即将陶坯湿润状态下的墨迹雕刻成模,刻痕切口光滑且棱角分明,并无刻石般线条自然崩裂的糙刺边沿。
而且,妙处在于刻模经填泥、修坯、风干、焙烧、分次打磨抛光以后,线条居然呈现出好似经千年锈蚀风化而斑驳陆离的肌理变化,于是便有了金石之气的天生古拙。刻工艺人多为女工,且大多不谙字画之理,但她们对泥性和刀技十分熟悉。
云南建水陶的讲述到此结束,至此,陈升学堂关于“茶具的鉴赏”之中国四大名陶将告一段落。
结 语
中国制陶史为中国精神的体现,是物质文化发展史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制陶业的兴盛和衰败,除了一定时期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因素外。另一方面,也是跟一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有所关联。
一个地方风土人情和经济结构的变化,也显示着一定时期人们审美习惯的变化和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进程。也正是中原文化和边缘文化的冲击、碰撞,产生了综合性的地域文化。
传统中国四大名陶的发展史有其系统性,也有其发展规律和时代特征,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辉煌灿烂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期陈升学堂就讲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一期!
延伸阅读:
惊艳全场!上千人点赞“班章五寨”,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茶产品
第 4 届上海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预告
版权归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邮箱:www@cspuer.com
热线:400-107-2007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业园区
滇ICP备202000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