勐海贺松1800多岁野生茶树王“仙逝”
- 发布时间:2012-10-10 00:00
- 访问量:
勐海贺松1800多岁野生茶树王“仙逝”
【概要描述】
倒伏在地的茶树王
茶树王高达30多米
昨日,云南省茶叶科研所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茶叶的专家,在勐海巴达宣告,树龄达1800多年的勐海贺松野生茶树王“仙逝”。据当地知名茶叶专家研究分析,这棵“茶树王”属自然衰老死亡——四根主干已空心,因茶树根部空心过度,承受不住树枝的重压而倒,于9月27日齐地面整株自然倒伏,没有扶栽重新生长的可能。
送别“茶树王”
当地村民:像自家老人去世一样难过
昨日下午2点,记者随国家级茶叶专家曾云荣等,赶到茶树王所在的位置时,临近的贺松村寨数十名村民已经等候在了现场。
只见茶树王倒伏的现场,已经被村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铁丝网外面的一个方桌上,摆满了月饼、酒菜和水果等祭品。4位七旬老人在77岁村民特沙的带领下,开始按照当地的习俗对“仙逝”的茶树王进行祭拜。专家组的成员随后,也随着村民对倒地的茶树王三鞠躬送别。
“这棵茶树王与我们村寨的祖祖辈辈相伴了1800多年了,在我们心中就是一棵神树,如今它死了,我们感觉就像自己家的老人去世一样难过。”特沙老人对记者说。
据茶树王所在的曼凹村委会主任则罗介绍,9月27日发现茶树王倒伏后,村民就连夜组织人员上山守护,并将通往山上的道路封死,防止有人上山伤害倒地茶树王的枝叶,并且就像守灵一样日夜派人进行守护。
接到“茶树王”倒亡报告后,勐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工作组,组织相关部门和茶叶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科考和保护工作,做好“茶树王”的后期保存、防虫、防腐等处理工作。
据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勐海县副县长何庆元介绍,其实在这一片森林中,还有100多棵与这棵茶树王树龄差不多的野生古茶树,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加紧了对这些野生古茶树的保护措施。这棵“仙逝”的茶树王,“遗骸”将被就地存放保护起来,供世人参观祭拜。
关于“茶树王”
它被誉为“茶树活化石”
勐海巴达野生茶树王生长在勐海县巴达贺松大黑山海拔1900米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1961年,经云南大学农学院、云南省茶叶科研所组成的考察组现场考察鉴定,这株野生大茶树为大理茶种(C.taliensis),树基部围3.2米,树高32.12米,经现场测量和当地历史考证,经多位知名专家联合认定树龄超过1700多年,这一测定得到了当时的中国茶科所专家认同,并于1962年在《中国茶叶》月刊向世界发布了发现巴达野生茶树王的消息,成为当时发现的世界上存活树龄最大的古茶树,被誉为“茶树活化石”,在世界茶叶界引起了轰动,中国是世界大叶种茶起源地的论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同时,在“茶树王”的附近发现野生茶树群。目前,该县有4.6万亩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园,千年以上的野生茶树分布普遍,它们大都单株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
“茶树王”死因
内因:自身生理机能下降
专家组现场检查、分析后认为,由于茶树王树龄老化,自身生理机能急剧下降,抵抗病虫害侵染的能力低下,抵抗风雨侵蚀力减弱。近百年来,常年遭受白蚁、天牛等害虫的侵蚀,树体树干中空面积不断扩大,影响养分吸收、贮存;而树干空洞外露部位木质又因雨水和湿气的影响,加速木质腐烂和洞口边缘组织坏死,导致了茶树王极度衰弱,成为茶树王死亡的主要内因。
外因:生长环境时旱时涝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巴达茶树王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时而干燥时而过度潮湿,加速了树干中空部位的腐蚀、枯竭。
- 发布时间:2012-10-10 00:00
- 访问量:
倒伏在地的茶树王
茶树王高达30多米
昨日,云南省茶叶科研所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林业、茶叶的专家,在勐海巴达宣告,树龄达1800多年的勐海贺松野生茶树王“仙逝”。据当地知名茶叶专家研究分析,这棵“茶树王”属自然衰老死亡——四根主干已空心,因茶树根部空心过度,承受不住树枝的重压而倒,于9月27日齐地面整株自然倒伏,没有扶栽重新生长的可能。
送别“茶树王”
当地村民:像自家老人去世一样难过
昨日下午2点,记者随国家级茶叶专家曾云荣等,赶到茶树王所在的位置时,临近的贺松村寨数十名村民已经等候在了现场。
只见茶树王倒伏的现场,已经被村民用铁丝网围了起来,铁丝网外面的一个方桌上,摆满了月饼、酒菜和水果等祭品。4位七旬老人在77岁村民特沙的带领下,开始按照当地的习俗对“仙逝”的茶树王进行祭拜。专家组的成员随后,也随着村民对倒地的茶树王三鞠躬送别。
“这棵茶树王与我们村寨的祖祖辈辈相伴了1800多年了,在我们心中就是一棵神树,如今它死了,我们感觉就像自己家的老人去世一样难过。”特沙老人对记者说。
据茶树王所在的曼凹村委会主任则罗介绍,9月27日发现茶树王倒伏后,村民就连夜组织人员上山守护,并将通往山上的道路封死,防止有人上山伤害倒地茶树王的枝叶,并且就像守灵一样日夜派人进行守护。
接到“茶树王”倒亡报告后,勐海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及时成立工作组,组织相关部门和茶叶专家、技术人员,进行科考和保护工作,做好“茶树王”的后期保存、防虫、防腐等处理工作。
据云南茶叶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勐海县副县长何庆元介绍,其实在这一片森林中,还有100多棵与这棵茶树王树龄差不多的野生古茶树,目前相关部门已经加紧了对这些野生古茶树的保护措施。这棵“仙逝”的茶树王,“遗骸”将被就地存放保护起来,供世人参观祭拜。
关于“茶树王”
它被誉为“茶树活化石”
勐海巴达野生茶树王生长在勐海县巴达贺松大黑山海拔1900米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中,1961年,经云南大学农学院、云南省茶叶科研所组成的考察组现场考察鉴定,这株野生大茶树为大理茶种(C.taliensis),树基部围3.2米,树高32.12米,经现场测量和当地历史考证,经多位知名专家联合认定树龄超过1700多年,这一测定得到了当时的中国茶科所专家认同,并于1962年在《中国茶叶》月刊向世界发布了发现巴达野生茶树王的消息,成为当时发现的世界上存活树龄最大的古茶树,被誉为“茶树活化石”,在世界茶叶界引起了轰动,中国是世界大叶种茶起源地的论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认同。
同时,在“茶树王”的附近发现野生茶树群。目前,该县有4.6万亩百年以上栽培型古茶园,千年以上的野生茶树分布普遍,它们大都单株散生于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
“茶树王”死因
内因:自身生理机能下降
专家组现场检查、分析后认为,由于茶树王树龄老化,自身生理机能急剧下降,抵抗病虫害侵染的能力低下,抵抗风雨侵蚀力减弱。近百年来,常年遭受白蚁、天牛等害虫的侵蚀,树体树干中空面积不断扩大,影响养分吸收、贮存;而树干空洞外露部位木质又因雨水和湿气的影响,加速木质腐烂和洞口边缘组织坏死,导致了茶树王极度衰弱,成为茶树王死亡的主要内因。
外因:生长环境时旱时涝
另一方面,近几年来,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巴达茶树王的生态环境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时而干燥时而过度潮湿,加速了树干中空部位的腐蚀、枯竭。
惊艳全场!上千人点赞“班章五寨”,荣获消费者最喜爱的茶产品
第 4 届上海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预告
陈升号荣获“2024福布斯中国茶行业系列推选年度企业”
版权归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邮箱:www@cspuer.com
热线:400-107-2007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业园区
滇ICP备202000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