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0月21日,正值党的十九大热烈召开,《人民政协报》为陈升茶业董事长陈升河先生做了专版讲述。
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十年来陈升茶业为建设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作出的贡献。

▲首页 ▲专版
《人民政协报》原文阅读 (配图有改动)
2017年10月21日 星期六
丁酉年农历九月初二 第7850期 当日8版
恪守中华文化传统,造就业界不朽传奇
“茶痴”陈升河与普洱茶著名品牌陈升号的十年间
自古以来,普洱茶以滋味醇厚回甘风行于世,代表着来自云南这片神奇土地的种种记忆与精神寄托。说到普洱茶,人们常常会想到“老班章”这个老字号,“老班章”普洱茶因品质非凡,被茶界视为普洱茶至尊,嗜茶之人都以能得到正宗的“老班章”普洱茶为幸事;而提起“老班章”,必绕不开其领导品牌陈升号,更离不开陈升号的创建者陈升河。

五十年匠心创意 铸就品质辉煌
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由从业近50年的一代茶人陈升河先生于2007年创立,是集普洱茶种植栽培、产品研发、生产加工、销售与弘扬茶文化于一体产业链完备的新型现代化企业。
自公司成立以来,用“诚信”二字铸造百年品质就成为陈升河以及陈升茶业的目标。陈升河特别为企业制定了“三个统一”原则:统一原料收购标准,统一制作生产流程,统一销售价格。同时,每次销售的茶叶均标明时间、重量、等级、价格等字样。为了保证“三个统一”落到实处,陈升茶业把茶园管理作为茶叶生产的第一车间,加大对茶叶源头质量的控制,保证茶叶原料原产地的准确来源。为保障原料品质,公司自2008年起,先后在布朗山老班章、南糯山半坡老寨、勐宋山那卡、古六大茶山易武建设原料初制加工基地。采用“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与茶农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合作古茶园面积上万亩,具有生产名优普洱茶的核心资源。
陈升茶业实施“以制药的理念制茶”的卫生标准,要求茶叶制作全程“不着地”。陈升茶业数万平方米的标准厂房和一流的普洱茶专业加工配套设施,全面通过国家质量管理体系、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绿色食品、有机产品等认证。陈升茶业积极引进新技术,在机械化、自动化、规模化、标准化等方面走在业界前列。早在2008年,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采用“企业+基地+农户”的模式,经云南省勐海县委县政府批准,与老班章村签到了30年合作协议,同时制定了《古茶园管理制度》、《老班章晒青毛茶加工技术规范》等企业标准,投资千万余元建成了设施先进的茶叶初加工厂,实行清洁化、标准化生产,并不断优化加工设备、提高管理水平。陈升号茶厂中的毛茶经过静电筛选机筛出杂质,再经过人工筛选出黄片和茶梗等机器挑不出来的杂质,再压制烘干,每一个环节和流程都是标准化生产,环境和卫生要求非常高。而陈升号的包装也是极其严密规范的。每一个茶饼的包装纸都是十八褶,外面还有防伪标签。通过这个防伪标签,顾客不仅可以直接查询是不是陈升茶业生产的,还可以查询到是在遍布全国近300家的专营店中哪家店买的。
仿冒著名山头的老班章普洱茶的大量出现,一度使消费者迷茫,市场陷入混乱。对此,陈升茶业对老班章鲜叶进行统一收购、加工,解决了各家各户制作水平、环境卫生参差不齐、品质高低不一的问题,杜绝了干毛茶掺杂外来茶的现象,茶叶原料质量保持了100%的合格率,使老班章茶晒青毛茶的加工水平和质量跃上了一个新高度。陈升号还组织技术力量,按照茶农需求,通过“田间课堂”、集中培训会等多种形式,对茶农免费提供茶园管理技术服务。为保证采摘后茶叶的质量,防止原料霉变和提高卫生标准,陈升号还免费给茶农配备了印有“陈升茶厂”字样统一干净的双层防潮采茶编织袋及竹篓,改变了以前采茶多用塑料袋装茶的旧习。
由于陈升茶业设计并推广的“企业+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让老班章普洱茶在品质上有了质的飞跃,老班章茶从此名气大扬,茶农收入突飞猛涨,毛茶平均价格从起初的每公斤百元上升至几千元。随后,又以同样的合作模式建设了勐宋山那卡基地、南糯山半坡老寨基地、易武基地并取得了同样的效果。近来,陈升号更是“与时俱进”,通过建立手机QQ、微信平台,既提供茶叶技术培训指导、鲜叶收购、成品销售及用工信息等,也让公司及时掌握茶农反馈的信息。在“企业+基地+农户”模式的带动下,陈升号产业模式日趋合理,被西双版纳州列为茶叶初制示范所,云南各地茶企纷纷前来参观学习。
严格的制度和标准、严格的流程和管理,不仅是茶农和陈升茶业双赢的保障,更是吸引消费者、提高市场竞争力的极好途经。陈升河对其产品的种种苛求铸就了陈升茶的优良品质。在陈升河的带领下,陈升号引进制药的理念制茶,每一款陈升号产品原料均出自陈升茶业原料基地,生产全过程执行严格的企业标准,让茶叶的采摘、初制生产加工、晾晒达到“全程不落地”;同时,公司加大宣传力度,积极组织技术人员对茶农进行技术培训和提供服务,传授关键实用技术,大力提高茶农、茶企的茶叶质量安全意识(每年这样的培训会进行四五次),恪守“绿色”生产,委派老班章村村民委员会组织的监察队24小时监控。
10年来,严格的质量管理,打造出“老班章”这个令人瞩目的品牌,也让陈升茶业摘取了“中国驰名商标”、“云南省重点龙头企业”、“中国茶叶行业综合实力百强企业”、“云南省著名商标”、“云南省名牌产品”等诸多殊荣。今天,近300家陈升号专营店遍布全国及港澳台地区,产品远销韩国、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世界各地,品牌蜚声海内外。
用新思维、新科技 打造普洱茶消费新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说,陈升河是保守的。他以“为天下人做喝得起的好茶、为爱茶人士做称道的好茶”为信念,以诚信为本,从自己做起,实实在在做茶。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陈升河也是“激进的”,他善于通过不断改进茶叶加工工艺和应用新技术新成果,不断增强企业的创新升级能力。
针对普洱茶市场的品牌混乱现象,陈升河积极参与了规范普洱茶市场的行动。陈升茶业利用近50年制茶经验及独到的市场营销策略,把普洱茶按照茶树的树龄分为古树茶、大树茶、生态茶等类别,该分类方法将美丽云南、原生态古茶资源、普洱茶健康功效、品饮文化、普洱茶资源的稀缺珍贵完美注入普洱茶产业。通过几年的市场洗礼及普洱茶专家、学者、茶友的亲身感受,该分类方法得到业界的高度认可及广泛运用,随之普洱茶原料价格从原来的几十元至一二百元成功提升到几十元至上万元,让普洱茶体现出真正价值。这种分类法不仅让陈升茶业的拳头产品中既有高端的班章茶,也有性价比高、每个消费者都喝得起的好茶,还让陈升茶业的产品结构不断优化,朝着优质、有机、特色、价廉及产业外延、产品创新的方向发展,更为推动整个云茶茶业的可持续发展、茶农致富走出了一条新路。
此外,陈升茶业还倡导“喝新茶是享受、藏老茶是爱好”,让世人重新认识普洱茶。此举造就普洱茶的全新消费理念,并得到了各界茶友特别是普洱茶爱好者的高度认可。正是由于这一理念,让陈升茶业为世人不断打造出高质精品,让霸王青饼、陈升一号、陈香升华、老班章、易武大树、正岩系列等产品风靡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近年来,随着消费观逐步向精品化、品质化消费转变,陈升茶业还通过网络、微信等平台,及时公开信息,推进与消费者深度交流,宣传醒泡茶注意事项,纠正错误的泡茶方式,反馈消费者的品茶感受,以期让广大消费者对普洱茶价值有更全面的了解,引领理性消费。
保护古茶资源及生态环境
坚持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
为推进古茶树资源的保护研究工作及“老班章”古茶品牌,在陈升河及公司领导层的带动下,陈升茶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厂区进行茶园及茶文化景观建设,发起成立以古茶树资源的保护及高端普洱茶老班章茶为主要研究对象、跨地区社团组织的高级别学术组织———西双版纳老班章茶研究会,并聘请多名专家学者担任顾问。
研究会以老班章茶和西双版纳古树茶为主要对象,致力开展西双版纳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等普洱茶多学科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全面提高茶农的茶叶种植、管理、制茶水平。研究会成立后曾联合云南省农科院茶叶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勐海县茶叶技术服务中心开展了《老班章茶生境调查与品质风味的研究》《老班章古茶园与生态环境建设》课题研究,并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很多建议和意见已成为当地茶厂的环保规范。
除了对古茶资源的研究保护外,公司将生态保护也放在首要位置。为了减少对环境的破坏,陈升号本着敢为天下先的精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经多方聘请专家学者研究,陈升茶业终于研制出在不改变茶叶色香味形的基础上用液化石油气代替柴薪杀青的方法,并在所有基地率先加以推广。此项科研成果的实施有效地保护了上千亩森林、数万棵树木免遭砍伐,对保护生态资源与环境做出了重要贡献。
投身公益慈善 彰显古道热肠
2007年建厂至今,陈升河更加深刻地感受到,陈升号的蓬勃发展,是各级政府部门、行业服务机构、茶企、茶农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的结果。崛起的陈升茶业不忘初衷,积极回报茶企茶农等。改善千百年来守护这片古老茶园的少数民族同胞生活条件,实现贫困地区脱贫,不能事事靠政府,还需要整合企业、社会力量等资源,凝聚成扶贫攻坚强大合力。
陈升河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从公司创建伊始,陈升河就提出借助企业本身优势,帮助贫困户解决难题。公司先后实施了茶区道路修建、寨门修建、社房修建、活动广场修建,并积极投入到帮助聋哑儿童、爱心助学等公益事业中。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脱贫攻坚计划及富农惠农政策,特别是农业部出台的《关于抓住机遇做强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有条件发展茶产业的地区政府,通过出台奖励、补贴等政策支持山区农民种植茶叶脱贫致富。陈升河通过学习后认为,陈升号参与扶贫,应该对群众提出“既管当前更管长远”的扶贫具体方案,在发展产业能使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勤劳致富的同时,还要制定出防止返贫的措施,使贫困群众早日过上美满幸福生活。为此,他确定了“产业进村、企业带动、项目引领”的扶贫思路。十年来,陈升河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把做好扶贫攻坚工作作为一项公司重点日常工作抓实抓好。他积极响应政府“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工作部署,不断加大扶贫工作力度,大力提升产业扶贫工作质量。十年来,公司用于支持扶贫工作的款项已达近1000万元,对于助力当地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016年-2017年上半年,是勐海县打赢扶贫攻坚战关键时期,陈升河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根据政府部门的“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工作的精神及整体部署,同时结合自身情况选定了勐海县西定乡曼马村、曼迈村两个贫困村为挂钩扶贫村寨,先后为企业直接挂钩的贫困村西定曼马高价收购村民及合作社滞销茶叶5.8吨,捐赠物资一批,茶叶初制加工培训100余人,以上合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2017年,公司根据曼马村、曼迈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实际情况,同时跟两个村寨的31户(曼马:14户、曼迈: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了农副产品收购协议,对签约贫困户的农副产品市场价进行全面收购,同时为改善签约贫困户的生活水平,捐赠了大批爱心物资。这些举措,不仅使近万户茶农脱贫致富,更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增强了各民族间团结。
抓住机遇 推动中国茶文化走向世界
十年的砥砺前行,陈升河领导陈升茶业从无到有,从有到精,到现在拥有普洱茶原料核心产区四大原料基地,近300家品牌专营店遍布全国各地,其经营之道、内部管理之先进,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其发展速度令人惊叹。陈升茶业不仅使“老班章”普洱茶声名远播,就是老班章村及其周边地区,也随着陈升号的10年发展声名鹊起。笔者在走访茶厂时看到,虽在深秋时节,层峦叠嶂间的万亩茶园依然苍翠;站在山顶俯望,茶树顺着山势连绵如海,秀美绝伦;其间点缀着艳丽多彩的农家院落,传来阵阵的欢声笑语。而布局合理、功能齐备、设施先进的现代化茶业生产加工区、产品展示及文化休闲区、景观旅游区错落有致地点缀其间,形成这片古老神韵中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村企合作十年来,产品利润实现了最大化,茶农增收致富,获得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丰收。
陈升河常说:“吾自少年涉足于茶,至今已40余载,虽历经曲折无数,却依然兴致万千。今聚毕生之力及制茶心得,于茶之源头,置地筑厂,欲与天下茶人乐在其中,以圆人生之茶缘。与君开怀尽兴之余,若能为千秋普洱茶于盛世之际,光大传延尽绵薄之力,足矣!”
面对取得的成绩,陈升河和陈升茶业并未感到满足,在他们的心中,更加宏大的目标正在付诸实施。目前,陈升茶业正在花大力气投入茶文化产品的多元化开发。除了新口味、新风潮的茶、茶食品、茶饮料及其他含茶深加工产品外,还大量参与与制茶、饮茶相关的茶文化产品,如茶会和学习交流、茶博会等项目。
中国是茶和茶文化的发祥地。我们有几千年的种茶、制茶、饮茶的历史和上千年的茶叶出口史,形成了悠久灿烂底蕴深厚的茶饮、茶艺、茶道文化。在古代,丝绸之路不仅起到茶叶流通贸易的作用,更促进了茶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今天,在“一带一路”倡议下,“一带一路”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与经贸合作日益加强,并形成良性互动;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传统茶产业的推广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陈升河清楚地意识到:互联网茶叶资讯平台、茶叶电商网站,会给陈升茶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陈升茶业正在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构想,利用“互联网+”模式,结合平台资源与自身优势,研发更多茶产业创新升级服务方案与项目,成就产业升级创新;在海外成立中国普洱茶文化推广中心,积极推动中国好茶与茶文化走向全球。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陈升河是一位远近闻名的爱茶之人,他告诉人们:“陈升号要做百年品牌,而现在还很年轻。我想时光一定会告诉大家,所谓好茶,值得流传。”他与茶结缘50余年,从收藏普洱到爱上普洱、研究普洱,家人称其为“茶痴”。陈升河偶尔白天配茶,但十年来保持着一个习惯:每天的凌晨一点到五点夜深人静之时,总是站在工厂收拾整洁的审评室里,点亮所有灯光,独自往返在几十个白色盖碗之间,将产地或采摘时间不同的几种茶叶,依次组合调配,以细细品味其中的差异,寻找普洱的真正神韵。只有在此时,他才可以完全沉浸在茶的世界里,和普洱亲密相处。可以相信,陈升号的发展定会蒸蒸日上,再创新高。
(校对/唐燕 排版/姚雅 本版策划/袁和平)
热线:400-107-2007
网址:www.cspuer.com
陈升号,让您知道大树茶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