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O
A
D
I
N
G

这是描述信息
/
/
/
陈升学堂|第48期:茶马古道之二·普洱

陈升学堂|第48期:茶马古道之二·普洱

  • 分类:陈升学堂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4-24 00:00
  • 访问量:

陈升学堂|第48期:茶马古道之二·普洱

【概要描述】知识无价 乐在分享

  • 分类:陈升学堂
  • 作者:
  • 来源:
  • 发布时间:2018-04-24 00:00
  • 访问量:
详情
在思茅普洱(今宁洱),至今仍保留有不少茶马古道遗址。

茶庵塘也称“茶庵乌道”,宽阔的路面是“五尺”官道的标准尺寸,全部用青石板建成,有的地段高出地面,有的地方还能看出当年修的排水沟,这就是茶马官道。

从普洱运往昆明进京的贡茶和销往各地的茶,必经此道。大道上深浅不一的马蹄窝,似乎还记录着当年的繁忙景象。



据学者们考察,由普洱出发的五条茶马古道有东北路、南路、西北路、东南路、西南路5条。

①  东北路经墨江、元江、玉溪到达昆明,全长580.6公里,行程17天,也叫“官马大道”。普洱贡茶从这条路送到昆明,直至北京。

客商以及官员来往、运送茶盐等土特产,都来这条路,所以特别重要。明清两代,沿途设立了若干“营”、“哨”、“汛”、“塘”,严密防守。

②  南路经思茅、车里、佛海、打洛至缅甸,全长311公里,步行单程8天。

③  西北路经景谷、景东、凤庆、弥渡、下关、丽江至西藏,再转口印度、尼泊尔,称“茶马大道”。

④  东南路经江城到越南莱州、海防,直至欧洲。

⑤  西南路经澜沧、孟连到缅甸。如今,普洱境内尚遗磨黑、孔雀屏、那柯里等古道。磨黑因盐而得名,马帮把茶、盐驮出去,又把药材、棉花、香料等驮回来。盐茶相伴的运输方式也是节约成本的方式。

从磨黑往东就到了现在普洱保存马店最多的古代驿站——孔雀屏,有一条约4米宽的石板路贯穿全村。路边除少数的砖房外多数是旧时留下的土房,其中不少就是当年的马店,达34家之多。



走进茶马古道,我们常常会听到一句话:“马帮为我们驮出了一方富裕、驮出了一方文化”。

从明朝末年至民国三、四十年代六大茶山的茶叶外销量是十分可观的,那时候从倚邦到易武的茶马古道上每天都有骡马结队,熙来攘往。

人们经常能看到庞大的马帮、牛帮驮着各个茶号加工制作的各种茶叶向通往国外的山道走去,马帮们不畏艰辛勇于开拓用双脚走出了一条连接世界的茶马古道。他们也通过茶叶的交易,向世界传播云南的风土人情及其深厚的民族文化。

至今在东南亚各国还有不少人仍在传颂着九龙江(澜沧江)来的大马帮,在他们眼里,云南马帮驮来的不仅是名重天下的普洱茶,还带来了不容小觑的中国茶文化。

明清时在云南境内的茶叶运输由脚夫和各族马帮及背夫(脚夫)共同完成。那时的脚夫中有一群石屏的彝家女子,每年成群结队进入茶山,为茶商背茶至普洱。




清代沈寿榕有诗云:“石屏彝女健腰脚,出门大笑男儿弱。而今远作茶山行,茶叶尖如妾命薄。薄命奈如何,听唱垄匆歌。歌拍双双声起舞,郎心不知妾命苦。君不见,普洱城南人几家,家家人有思茅茶。少年饮茶莫饮酒,醉向腰间寻匕首。”反映了有彝族妇女参加到背夫驮运中。

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砍柴莫砍葡萄藤,嫁人莫嫁赶马人……”记录了赶马人一年四季,风餐露宿的艰辛生活。

注:文章根据相关资料整理而成,插图源自网络,仅供参考

知识无价,乐在分享!本期陈升学堂就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敬请期待下一期!

往期精彩回顾

第47期:茶马古道之一·古六大茶山
第46期:如果茶叶泡不好,老班章都被你糟蹋了
第45期:四个时期,看懂中国茶文化发展





热线:400-107-2007
网址:www.cspuer.com
陈升号,让您知道大树茶的味道……
上一页
1
2
...
333

版权归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邮箱:
www@cspuer.com
热线:400-107-2007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业园区
滇ICP备202000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