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O
A
D
I
N
G

这是描述信息
/
/
/
云南省茶业协会考察福建省安溪县发展茶产业的启示录

云南省茶业协会考察福建省安溪县发展茶产业的启示录

  • 发布时间:2011-09-07 00:00
  • 访问量:

云南省茶业协会考察福建省安溪县发展茶产业的启示录

【概要描述】
        2010年5月,我和宁洱县、腾冲县政府领导及省茶业协会有关同志到福建省安溪县学习考察发展茶产业的经验。安溪县是福建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1985年以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不逾地把茶产业作为振兴县城经

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的产业来抓,“二十五年磨一剑”,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把茶业真 正做大做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安溪建设成了一个繁荣富裕新安溪。学习安溪的经验,对照思考云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启

示。

 

       一、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


       安溪隶属福建省泉州市,面积3057平方公里(其中90%是山区),占泉州市总面积1/3;辖24个乡镇、473个村(居),现有人口112万人,是福建 省的人口大县,同时也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现有旅外侨、台

胞400多万人。全县耕地62万亩,其中茶园60万亩,林地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近70%;茶叶是全县农村的主导产业。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但是在1985年,安溪还是全国最大的国定贫困县,全县60多万亩耕地中,仅有茶地11.2万亩,农户靠种红薯 和马铃薯度日,当时全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20元,每个农民从

茶业中所得的收入仅39元。如今,安溪早已于1996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发展成为一 个茶业专业生产县,并且进入了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09年为第87位)。安溪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不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

县,全县的农业种植业 均为茶叶。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73亿元,全县112万人口中,有90万人从事涉茶行业。200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248.95亿元,工业总产值361.5亿元,财政总收入15.8亿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其中:茶农每年的人均茶叶纯收入达4236元,占农民 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5%。在安溪县的茶叶主产区,茶农户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已占60%左右;20万—50万元的已占10%左右。昔日贫穷

落后的 安溪,其经济实力已上升为福建省十强第十位。


       云南是我国第三产茶大省,投产茶园约300万亩,产值约105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06元,最高的2007年达716元;每亩茶园总产值约3500 元。与安溪县相比,面积我省是其5倍,产值仅多44%,茶农人均收入仅是安溪

的十三分之一,每亩茶园的产值仅是安溪的三分之一。我省茶区基本是贫困地区, 茶农基本上是贫困农户,其根本原因是我省茶区茶叶效益低,从事茶产业的茶农有少数农户已富裕起来了,但多数还处于贫困状态。但是从茶区

的现状看,绝大多数 主产茶区,只要做强茶产业,茶农依靠茶业完全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二、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持之以恒,几十年磨一剑


       安溪茶业二十五年磨一剑的历程,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在每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不同的具体做法。在这25年内,安溪县委、县政府有一个始志不逾的奋斗目标——“把安溪茶业打造成真正的强

势产业、富民产业”。


       第一阶段,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为 “扩面积、提单产、增总量”阶段。重点是引导茶农,调整农业结构,耕地逐步全部改种茶园,并大力扩大海拔在8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安溪地处沿海,海拔较 低),全

县茶叶面积从11万多亩很快扩大到60万亩,成为茶叶专业县。新扩面积实现了茶树百分百是无性系良种,名茶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高山茶园 占总面积60%,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了基础,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专

业化。为加强对茶产业的领导,县委、县政府设立了茶产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县 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第二阶段,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以“优质、精品、名牌”为重点,规范和提高乌龙茶的加工技术,统一加工工艺。提出了“不做低档茶品”、“不做假冒伪劣 茶”的口号,推广使用先进加工设备,开展万人培训,举办

各类加工技术大赛,评选“铁观音茶王”(选为茶王要坐八人花轿),增强茶农质量意识、名茶意识。引 导茶农和茶企全面练好内功,提高茶叶品质,生产名牌。茶叶的制优率迅速提升,茶农专业化、组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技队伍进一步健全,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进 一步提高,为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广泛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在九十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安溪把茶产业与茶文化结合,开展创品牌攻势。充分运用“安溪铁观音”这一历史品牌和取得的“国家证明商标”、“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机遇,大力开展安

溪茶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在安溪县城晋江两岸修建的汉白玉护栏上,镌刻了7700多块自古至今的咏茶名 诗名词碑文,打造出了数公里长的“晋江茶刻”文化长廊景观。出版了《铁观音》、《中国安溪茶叶宝典》、《铁观音的王

国》等涉茶书籍,拍摄《铁观音传奇》、 《铁爷茶馆》等电视剧,举办茶联、茶歌、茶书画、茶摄影创作大赛、茶文化艺术团巡回表演,不断的丰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有力地扩大了安溪茶产业的影响 力。在创品牌活动中,

党委政府大力引导,文化媒体大力支持,茶农、茶企勇跃参与,全县上下大打“安溪铁观音”这块名牌,使其成为“福建省的十大名片”之 一。茶叶企业在创品牌中不断壮大,知名度不断上升。目前全县已涌现“铁观音集

团”、“八马”、“魏氏”、“华祥苑”、“华福”、“祥华”、“三和”等一批 安溪茶业的著名企业品牌。

 


       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安溪茶业开始了拓展市场的壮举。首先,在2000年投资1.4亿元,在安溪县城建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 叶批发市场”,直到目前,仍为我国规模最大、交易客商最多、品

位最高、功能配套最为齐全完善、风格独特考究的,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展览、旅游、科 研为一体的新型茶业交易市场。投入营运的第一年,交易额就达3亿元,以后连年上升,2009年已达17亿元。其次,安溪并不满

足于坐地集散、坐地销售,而 是积极主动的“走出去”。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同志带队,县财政每年安排扶持茶业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铁观音神州行”茶事活 动。连续5年,先后到香港、澳门、成

都、长沙、武汉、西安、昆明、乌鲁木齐等2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千人饮茶活动”。每到一地摆设大规模的无偿品茶、饮 茶摊位,传播铁观音饮茶知识,扩大品牌影响。另外,县里还大力倡导和鼓励安溪人到全国各地去开设

茶店、茶庄,销售茶叶。目前全县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店、茶 庄、茶艺馆3万多家,从事茶叶的专业营销队伍达15万多人,市场已经覆盖到全国各省市,并形成闽、粤、长江流域和北方四大著名的乌龙茶内销市场;同时,产 品还

出口东南亚、日本、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超5000万美元。


       第五阶段,也就是现阶段,重视全面发展,确立了“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发展新理念。去年新年伊始,县委主要领导率领考察团,对福健全省茶区进行了 学习考察,深入了解茶产业的生产加工、品牌推介、文化挖

掘、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谋划安溪茶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考察结束后,县委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 议、茶业发展座谈会,通报考察情况,围绕茶产业亟待解决提升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经过集思广益,县委、县政

府确定把2009—2011年作为“茶 产业提升年”,并出台了《安溪县“茶产业提升年”实施意见》,对安溪茶产业发展进行规划部署。大力推进茶业品质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产业化组织体系、 品牌体系、茶文化体系、配

套延伸体系、茶旅游体系、贸易物流体系、开放合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十大体系的全面建设。实施了“生态、健康、文化、品牌、 素质”五大工程,各个主产茶区开展了以有机茶和严控农药残留为重点的生态茶园建设。

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设新的国内最大的茶叶集散中 心——“海峡西岸茶叶基地”,将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包装、物流等为一体的茶产业集群核心区、茶叶科技孵化区和闽台茶叶合作

示范区, 使之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标志性茶产业园。

 

  三、云南茶业要走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云南茶业具备了总体规模,但由于茶区分散,茶产业没有一个县成为主导产业。全省产茶县有50多个,但过万吨的县只有凤庆、勐海、景洪三县市,过 5000吨的只有10个县。这样,在县城经济中也得不到高度重视。对茶农

而言,茶叶只是农户的家庭副业,专业化程度很低。这样的生产力布局难以做大做强茶 产业。借鉴安溪和我省一些茶业专业村的经验,建议省里重新规划我省茶产业。可考虑全省规划5-10个茶产业大县强县,和一批茶产业专业

化乡镇,专业化村委 会。省州市大力支持这些大县和专业化乡村做大做强茶产业。争取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达到建设目标。省茶业协会计划配合西双版纳景洪市在大渡岗乡建设“云 南茶叶第一乡”,目前该乡已有茶园7万

亩,产量7000吨,产值已达7000多万元,只要正确引导,加以必要的整合和扶持,注入茶业现代种植、加工的新技 术,就可以使该乡成为云南省茶园面积超10万亩,茶业产值超亿元的茶业专业化示范乡镇,并使其由“云南茶

业第一乡”向“全国茶业第一乡”的层次发展,成为 “昆曼”大道通旁的一面茶业产业化的样板,更好地发挥出对全省茶业乡镇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打造“云南普洱茶”和“滇红”两个著名品牌,带动云茶产业的繁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近几年的拼搏,云南茶业已经形成了“滇红”和“云南普洱茶”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较好的知名度。云南茶业界和全省上下都要统一在这两个品牌下种茶、做茶、卖茶,统一在这两个

品牌下做茶文化宣传和商品广告宣传。就像现在中国茶叶市场有个“安溪铁观音”一样、有个“西湖龙井”一样。各个茶叶企业要围绕“云南普洱茶”和“滇红”打造企业著名品牌。目前我省的“大益普洱茶”、“七彩云南普洱

茶”、“下关沱茶”、“龙润普洱茶”、“凤牌滇红”、“金丝滇红”作为企业品牌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省里要对这些品牌加大宣传力 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广告不断宣传。要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各种茶事活动,不厌其烦。要

更大规模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这方面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不能 像近几年这样,茶好卖时,大家都来捧场,普洱茶大跌时不见人影,成“缩头乌龟”。

 

 

  为了打造这两个品牌,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要下功夫练好内功。第一,茶园建设要走无公害、生态茶园的发展道路,严格控制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茶,多产有 机茶,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第二,普洱茶、滇红都要规范加工

工艺,严格工艺流程,严格卫生质量,统一口味要求。第三,严格质量标准检查,建立茶叶质量检测系 统和队伍,取缔假冒伪劣。

 

  五、下功夫开拓云茶消费市场

  普洱茶的大起大落,问题出自市场。当一个茶品尚未形成广泛的消费群体,而就去大肆抄作,只能形成一时的“畅销”和假象的繁荣,也就是泡沫,教训极其深刻。近两年来,在普洱茶低迷的市场条件下,许多有志于发展云

茶产业的企业和茶叶界人士,虽遭挫折而不气馁,虽遇困难而不屈服,在逆境中奋发努力,使云茶特别是普洱茶得 以逐步回暖。但是要看到云茶产业至今仍无走出困境,无论是产量和效益仍未恢复到最好水平,整个产业仍处于

低效益状态。其主要问题仍然是市场销售不旺,其根 本原因是云茶,特别是普洱茶的消费群体增长缓慢。为此,我们一定要虚心向安溪的干部、茶人学习,下功夫去开拓云茶的消费市场。第一,在昆明一定要建一个高 档次的茶

叶集散中心,这个中心要集信息、交易、茶文化活动于一体。目前昆明市有五六个茶叶批发市场,太多档次太低,基本上属于农贸市场性质的批发交易,可 以选择一个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市场,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重新改造

提高,建一个中国一流的茶市。第二,省政府每年安

  • 发布时间:2011-09-07 00:00
  • 访问量:
详情

        2010年5月,我和宁洱县、腾冲县政府领导及省茶业协会有关同志到福建省安溪县学习考察发展茶产业的经验。安溪县是福建乌龙茶“铁观音”的发源地。 1985年以来,安溪县委县政府始终不逾地把茶产业作为振兴县城经

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第一位的产业来抓,“二十五年磨一剑”,经过艰苦努力,终于把茶业真 正做大做强,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安溪建设成了一个繁荣富裕新安溪。学习安溪的经验,对照思考云南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以下启

示。

 

       一、茶产业是一个富民产业


       安溪隶属福建省泉州市,面积3057平方公里(其中90%是山区),占泉州市总面积1/3;辖24个乡镇、473个村(居),现有人口112万人,是福建 省的人口大县,同时也是全国著名侨乡和台胞主要祖籍地,现有旅外侨、台

胞400多万人。全县耕地62万亩,其中茶园60万亩,林地面积2200多平方公里,森林覆盖近70%;茶叶是全县农村的主导产业。


       安溪产茶历史悠久,是“中国乌龙茶之乡”。但是在1985年,安溪还是全国最大的国定贫困县,全县60多万亩耕地中,仅有茶地11.2万亩,农户靠种红薯 和马铃薯度日,当时全县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20元,每个农民从

茶业中所得的收入仅39元。如今,安溪早已于1996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发展成为一 个茶业专业生产县,并且进入了全国县城经济基本竞争力百强县(2009年为第87位)。安溪是目前全国唯一一个不种植粮食作物的农业

县,全县的农业种植业 均为茶叶。现有茶园面积60万亩,茶叶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73亿元,全县112万人口中,有90万人从事涉茶行业。2009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 248.95亿元,工业总产值361.5亿元,财政总收入15.8亿

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01元。其中:茶农每年的人均茶叶纯收入达4236元,占农民 全年人均纯收入的55%。在安溪县的茶叶主产区,茶农户年收入在10万—20万元的,已占60%左右;20万—50万元的已占10%左右。昔日贫穷

落后的 安溪,其经济实力已上升为福建省十强第十位。


       云南是我国第三产茶大省,投产茶园约300万亩,产值约105亿元,茶农人均茶叶收入306元,最高的2007年达716元;每亩茶园总产值约3500 元。与安溪县相比,面积我省是其5倍,产值仅多44%,茶农人均收入仅是安溪

的十三分之一,每亩茶园的产值仅是安溪的三分之一。我省茶区基本是贫困地区, 茶农基本上是贫困农户,其根本原因是我省茶区茶叶效益低,从事茶产业的茶农有少数农户已富裕起来了,但多数还处于贫困状态。但是从茶区

的现状看,绝大多数 主产茶区,只要做强茶产业,茶农依靠茶业完全能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二、做大做强茶产业必须持之以恒,几十年磨一剑


       安溪茶业二十五年磨一剑的历程,大概经历了五个阶段;在每个不同时期,不同阶段,都有不同的工作重点和不同的具体做法。在这25年内,安溪县委、县政府有一个始志不逾的奋斗目标——“把安溪茶业打造成真正的强

势产业、富民产业”。


       第一阶段,上世纪的八十年代中到九十年代初,为 “扩面积、提单产、增总量”阶段。重点是引导茶农,调整农业结构,耕地逐步全部改种茶园,并大力扩大海拔在800米左右的高山茶园(安溪地处沿海,海拔较 低),全

县茶叶面积从11万多亩很快扩大到60万亩,成为茶叶专业县。新扩面积实现了茶树百分百是无性系良种,名茶占到总面积的80%以上,其中高山茶园 占总面积60%,为生产优质茶叶奠定了基础,全县实现茶叶生产的规模化和专

业化。为加强对茶产业的领导,县委、县政府设立了茶产业管理委员会,委员会由县 四套班子有关领导及有关部门领导组成。


       第二阶段,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中期,以“优质、精品、名牌”为重点,规范和提高乌龙茶的加工技术,统一加工工艺。提出了“不做低档茶品”、“不做假冒伪劣 茶”的口号,推广使用先进加工设备,开展万人培训,举办

各类加工技术大赛,评选“铁观音茶王”(选为茶王要坐八人花轿),增强茶农质量意识、名茶意识。引 导茶农和茶企全面练好内功,提高茶叶品质,生产名牌。茶叶的制优率迅速提升,茶农专业化、组织化建设进一步加强,

科技队伍进一步健全,茶叶质量安全水平进 一步提高,为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广泛坚实的基础。


       第三阶段,在九十年代后期到新世纪初,安溪把茶产业与茶文化结合,开展创品牌攻势。充分运用“安溪铁观音”这一历史品牌和取得的“国家证明商标”、“国家 地理标志产品”、“中国驰名商标”等机遇,大力开展安

溪茶文化的挖掘和宣传。在安溪县城晋江两岸修建的汉白玉护栏上,镌刻了7700多块自古至今的咏茶名 诗名词碑文,打造出了数公里长的“晋江茶刻”文化长廊景观。出版了《铁观音》、《中国安溪茶叶宝典》、《铁观音的王

国》等涉茶书籍,拍摄《铁观音传奇》、 《铁爷茶馆》等电视剧,举办茶联、茶歌、茶书画、茶摄影创作大赛、茶文化艺术团巡回表演,不断的丰富茶文化,展示茶文化,有力地扩大了安溪茶产业的影响 力。在创品牌活动中,

党委政府大力引导,文化媒体大力支持,茶农、茶企勇跃参与,全县上下大打“安溪铁观音”这块名牌,使其成为“福建省的十大名片”之 一。茶叶企业在创品牌中不断壮大,知名度不断上升。目前全县已涌现“铁观音集

团”、“八马”、“魏氏”、“华祥苑”、“华福”、“祥华”、“三和”等一批 安溪茶业的著名企业品牌。

 


       第四阶段,进入新世纪,安溪茶业开始了拓展市场的壮举。首先,在2000年投资1.4亿元,在安溪县城建成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 叶批发市场”,直到目前,仍为我国规模最大、交易客商最多、品

位最高、功能配套最为齐全完善、风格独特考究的,集茶业贸易、信息、茶文化、展览、旅游、科 研为一体的新型茶业交易市场。投入营运的第一年,交易额就达3亿元,以后连年上升,2009年已达17亿元。其次,安溪并不满

足于坐地集散、坐地销售,而 是积极主动的“走出去”。由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的领导同志带队,县财政每年安排扶持茶业专项资金1000多万元,开展“铁观音神州行”茶事活 动。连续5年,先后到香港、澳门、成

都、长沙、武汉、西安、昆明、乌鲁木齐等20多个大中城市,开展“千人饮茶活动”。每到一地摆设大规模的无偿品茶、饮 茶摊位,传播铁观音饮茶知识,扩大品牌影响。另外,县里还大力倡导和鼓励安溪人到全国各地去开设

茶店、茶庄,销售茶叶。目前全县在全国各地开设茶店、茶 庄、茶艺馆3万多家,从事茶叶的专业营销队伍达15万多人,市场已经覆盖到全国各省市,并形成闽、粤、长江流域和北方四大著名的乌龙茶内销市场;同时,产 品还

出口东南亚、日本、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额超5000万美元。


       第五阶段,也就是现阶段,重视全面发展,确立了“安溪铁观音?和谐健康新生活”发展新理念。去年新年伊始,县委主要领导率领考察团,对福健全省茶区进行了 学习考察,深入了解茶产业的生产加工、品牌推介、文化挖

掘、人才队伍建设等情况,谋划安溪茶产业的新一轮发展。考察结束后,县委先后召开常委(扩大)会 议、茶业发展座谈会,通报考察情况,围绕茶产业亟待解决提升的一系列问题,展开深入研讨。经过集思广益,县委、县政

府确定把2009—2011年作为“茶 产业提升年”,并出台了《安溪县“茶产业提升年”实施意见》,对安溪茶产业发展进行规划部署。大力推进茶业品质保障体系、科技支撑体系、产业化组织体系、 品牌体系、茶文化体系、配

套延伸体系、茶旅游体系、贸易物流体系、开放合作体系、社会化服务体系等十大体系的全面建设。实施了“生态、健康、文化、品牌、 素质”五大工程,各个主产茶区开展了以有机茶和严控农药残留为重点的生态茶园建设。

投资15亿元,总建筑面积73万平方米,建设新的国内最大的茶叶集散中 心——“海峡西岸茶叶基地”,将用3年左右时间,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包装、物流等为一体的茶产业集群核心区、茶叶科技孵化区和闽台茶叶合作

示范区, 使之成为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配套最完善的标志性茶产业园。

 

  三、云南茶业要走区域化、专业化、集约化经营之路

  云南茶业具备了总体规模,但由于茶区分散,茶产业没有一个县成为主导产业。全省产茶县有50多个,但过万吨的县只有凤庆、勐海、景洪三县市,过 5000吨的只有10个县。这样,在县城经济中也得不到高度重视。对茶农

而言,茶叶只是农户的家庭副业,专业化程度很低。这样的生产力布局难以做大做强茶 产业。借鉴安溪和我省一些茶业专业村的经验,建议省里重新规划我省茶产业。可考虑全省规划5-10个茶产业大县强县,和一批茶产业专业

化乡镇,专业化村委 会。省州市大力支持这些大县和专业化乡村做大做强茶产业。争取用两个五年计划的时间,达到建设目标。省茶业协会计划配合西双版纳景洪市在大渡岗乡建设“云 南茶叶第一乡”,目前该乡已有茶园7万

亩,产量7000吨,产值已达7000多万元,只要正确引导,加以必要的整合和扶持,注入茶业现代种植、加工的新技 术,就可以使该乡成为云南省茶园面积超10万亩,茶业产值超亿元的茶业专业化示范乡镇,并使其由“云南茶

业第一乡”向“全国茶业第一乡”的层次发展,成为 “昆曼”大道通旁的一面茶业产业化的样板,更好地发挥出对全省茶业乡镇的示范带动效应。

 

  四、打造“云南普洱茶”和“滇红”两个著名品牌,带动云茶产业的繁荣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近几年的拼搏,云南茶业已经形成了“滇红”和“云南普洱茶”两个品牌,这两个品牌在国内外已经有了较好的知名度。云南茶业界和全省上下都要统一在这两个品牌下种茶、做茶、卖茶,统一在这两个

品牌下做茶文化宣传和商品广告宣传。就像现在中国茶叶市场有个“安溪铁观音”一样、有个“西湖龙井”一样。各个茶叶企业要围绕“云南普洱茶”和“滇红”打造企业著名品牌。目前我省的“大益普洱茶”、“七彩云南普洱

茶”、“下关沱茶”、“龙润普洱茶”、“凤牌滇红”、“金丝滇红”作为企业品牌已有了一定的知名度。省里要对这些品牌加大宣传力 度。要利用各种媒体、广告不断宣传。要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各种茶事活动,不厌其烦。要

更大规模地开展丰富多彩的茶文化活动,这方面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不能 像近几年这样,茶好卖时,大家都来捧场,普洱茶大跌时不见人影,成“缩头乌龟”。

 

 

  为了打造这两个品牌,茶农和茶叶加工企业要下功夫练好内功。第一,茶园建设要走无公害、生态茶园的发展道路,严格控制农药残留,生产无公害茶,多产有 机茶,保证茶叶质量安全。第二,普洱茶、滇红都要规范加工

工艺,严格工艺流程,严格卫生质量,统一口味要求。第三,严格质量标准检查,建立茶叶质量检测系 统和队伍,取缔假冒伪劣。

 

  五、下功夫开拓云茶消费市场

  普洱茶的大起大落,问题出自市场。当一个茶品尚未形成广泛的消费群体,而就去大肆抄作,只能形成一时的“畅销”和假象的繁荣,也就是泡沫,教训极其深刻。近两年来,在普洱茶低迷的市场条件下,许多有志于发展云

茶产业的企业和茶叶界人士,虽遭挫折而不气馁,虽遇困难而不屈服,在逆境中奋发努力,使云茶特别是普洱茶得 以逐步回暖。但是要看到云茶产业至今仍无走出困境,无论是产量和效益仍未恢复到最好水平,整个产业仍处于

低效益状态。其主要问题仍然是市场销售不旺,其根 本原因是云茶,特别是普洱茶的消费群体增长缓慢。为此,我们一定要虚心向安溪的干部、茶人学习,下功夫去开拓云茶的消费市场。第一,在昆明一定要建一个高 档次的茶

叶集散中心,这个中心要集信息、交易、茶文化活动于一体。目前昆明市有五六个茶叶批发市场,太多档次太低,基本上属于农贸市场性质的批发交易,可 以选择一个基础和条件较好的市场,在政府的指导和支持下,重新改造

提高,建一个中国一流的茶市。第二,省政府每年安排一笔专项资金,组织信誉好,有品牌的 茶叶企业到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和国外主要云茶销区,开展以“滇红”和“云南普洱茶”为主的“云茶”推介活动。开展“云南普洱

茶、滇红天 下行(天下品)”大型茶展活动,坚持搞5年,不达目标决不罢休。第三,支持和鼓励企业及经销商参加各省和有关国家的茶博会。同时,还要大力鼓励民间茶叶经 纪人,切实加强民营茶叶经纪人队伍的业务技术培

训和营销素质的提高,对确有贡献的茶叶经纪人要由政府按其业绩的档次分级别给予奖励,对他们的事迹予以大力 宣传;对到省外开展茶业经营确有成绩的企业和人员,也要采用以奖代补等方式给予扶持和鼓励。建立起一批较

强的茶叶营销队伍这件事,只要大家统一认识,认真 下功夫去做,就一定能做出成效,就一定能为云南的广大茶农、茶企筑起一道坚强有力的后盾。

关键词:

温润如玉·山野之韵|陈升号2024年“润野”产品面市

温润如玉·山野之韵|陈升号2024年“润野”产品面市

温润如玉·山野之韵|陈升号2024年“润野”产品面市
2024-03-14
聚力同心·奋楫争先|陈升茶业2024年开工动员大会成功举办

聚力同心·奋楫争先|陈升茶业2024年开工动员大会成功举办

昨天(3月5日),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惊蛰”,天气回暖万物复苏,神州大地一派欣欣向荣之景。在这极具美好寓意的日子,“聚力同心·奋楫争先——陈升茶业2024年开工动员大会”,在陈升茶业总部成功举办!   点击播放观看视频集锦:https://mp.weixin.qq.com/s/EwARd_P2RTw7W87UF0s9Bw   陈升河董事长、陈柳滨总经理以及公司副总、各部门负责人和全体在厂员工参加会议。   会议伊始,大家通过观看视频,回顾了公司2023年的发展历程。之后,陈柳滨总经理致辞,鼓励大家在新的一年里再接再厉,勇于拼搏,不负自己、不负企业、不负国家。   陈柳滨总经理致辞   唐海滨副总经理致辞   温铁流副总经理致辞   伍思源财务总监致辞   彭许萍副总经理致辞   魏炳杰副总经理致辞   采购部 陈升文经理汇报新年工作计划   生产部 范仕珍厂长汇报新年工作计划   营销部 陈少燕总监汇报新年工作计划   电商部 陈汉滨总监汇报新年工作计划 研发部 袁雨总监汇报新年工作计划   财务部 陈滨丽经理汇报新年工作计划   行政部 李春阳主任汇报新年工作计划   陈升茶业老班章基地、老班章茶园、那卡基地、那卡茶园、曼班基地代表 杨国鹏经理汇报新年工作计划   南糯山基地 马少祥技术员汇报新年工作计划   各部门和基地新年工作计划汇报结束后,陈升河董事长为本次大会做总结致辞,他认为做任何事情“先瞄准,后开枪”,并表示大家分工不同,每个人都有各自的岗位,共同组成了陈升大家庭,一定要“同一条心、讲一样的话”,工作上事无 巨细认真对待,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充满信心稳步前进!   陈升河董事长致辞总结   开工利是   2024年是陈升茶业成立的第十七年,也是“品牌普洱”战略的第七年,随着《年产3000吨普洱茶系列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成投产,公司将根据市场需求丰富产品结构,提升服务质量,强化品牌打造和茶文化传播,并为下一阶段“科技 普洱”夯实基础。   放眼当下春光明媚,万象更新,充满挑战和机遇的一年,全体陈升家人共同努力,必定大有可为!   随着大会的圆满结束,陈升茶业全体员工满怀激情地投入到了新一年的工作中,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开启新的征程,为实现企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  
2024-03-06
龙年第一家新店——热烈祝贺江门市陈升号滨江新区专营店开业大吉

龙年第一家新店——热烈祝贺江门市陈升号滨江新区专营店开业大吉

广东省江门市,位于西江与其支流蓬江汇合处,江岸两山对峙似门,故名“江门”,地处珠江三角洲西岸城市中心,毗邻港澳,是中国知名侨都。   2月25日,陈升号龙年新春第一家店——江门市陈升号滨江新区专营店隆重开业,为品牌发展“一年之计在于春”奠定了美好的开头!   开业视频集锦:https://mp.weixin.qq.com/s/UT7wZKKcl3PKAWEsyK3L-w     开业现场繁花似锦、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剪彩仪式   舞狮点睛   传统舞狮精彩纷呈,祝贺新店客似云来、大吉大利! 部分嘉宾合影   陈升茶业粤西区域经理吴慧红女士(左)与店主李女士(右)   开业仪式结束后,嘉宾们进店品茗!   陈升号滨江新区专营店,位于市区繁华地段,交通便利,周围环境优美,店内宽敞明亮,装饰古朴雅致,陈升号茶品琳琅满目,茶香氤氲,书画隽永,茶香墨香交相辉映,是品茗休闲的好地方。     江门市地理位置优越,历来有“大江门户,南海明珠”的美誉,明朝初年就已经是西江流域的商业重镇。在这里人们种茶饮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宋朝时期,至今700余年。   如今,在江门这座城市,大大小小的茶庄也已林立四方,好茶的茶客们有了更多接触茶文化的渠道,每年也有更多的新人们加入爱茶的行列。在这个过程中,越来越多的茶客也加入我们,成为陈升号大家庭的一员,扮演着“传递”的角色。他们喜爱着茶,分享着茶,传播着茶,敞开着茶叶的大门,欢迎每一个前来驻足的客人。   立足知名侨都,展望锦绣前程!热烈祝贺陈升号滨江新区专营店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欢迎各界茶友莅临新店品茗!   陈升号滨江新区专营店   地址: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滨江大道36号104-106    
2024-03-01
双喜临门!福建平潭、广东汕头陈升号双店齐开

双喜临门!福建平潭、广东汕头陈升号双店齐开

今天是腊月二十四,是大部分南方地区的“小年”,吃灶糖、祭灶神、扫尘、贴春联,迎接新春佳节的到来。首先祝大家小年吉祥!   昨天(2月2日)是北方小年,亦是喜庆时刻,陈升号双喜临门!喜迎福建平潭(陈升号平潭富春城专营店)、广东汕头(陈升号长平丹阳专营店)双店齐开!     加盟6年,与品牌共成长,如今再开第二家店 陈升号平潭富春城专营店 福建平潭,位于省境东部海上,由以海坛岛为主的126个岛屿组成,地扼台湾海峡要冲,素有“千礁岛县”之称。长久以来,平潭人都喝乌龙茶,而在6年前,一段茶缘,让普洱茶在这优美海岛县城占有了一席之地。 2018年,吴小金先生和夫人颜小晴女士加盟陈升号,在平潭开了专营店,六年来店铺与品牌共成长,如今他们的平潭第二家陈升号专营店喜庆开业!   开业视频集锦:https://mp.weixin.qq.com/s/qmPYkE5MLOYOSYAJZOtjtg   嘉宾签到   陈升茶业总经理 陈柳滨先生、华南大区总监 李晓丽女士;平潭船东协会秘书长 郑振华先生、榕源集团公司董事长 王安平先生、福建省经销商代表伉俪 吴廷振先生和夫人陈爱萍女士、陈升号平潭富春城店主伉俪 吴小金先生和夫人颜小晴女士、以及陈升号福建地区的经销商家人代表和平潭各界亲朋好友出席活动。   陈升茶业总经理 陈柳滨先生致辞   陈升号平潭富春城专营店店主 颜小晴女士致辞   陈升号福建省经销商代表 吴廷振先生致辞   剪彩仪式   开茶仪式   此次活动开的茶是陈升号2012年暨上一轮龙年1千克“陈升老班章”   陈柳滨总经理代表陈升茶业向新店赠送“开业大吉”大饼   嘉宾合影   开业仪式结束后,大家进店品茗。茶香悠悠,其乐融融!   嘉宾品茗   陈升号平潭富春城专营店,位于平潭县城繁华地段,交通便利,店内装饰雅致,茶香氤氲,陈升号茶品琳琅满目。     近代普洱茶发展,源自21世纪后,经过短短20余年时间,香飘大江南北。缔造辉煌篇章,离不开在全国各地开辟普洱茶市场的茶人们。而陈升号紧随浪潮,名传天下,是所有陈升家人共同努力的成果。   “平潭陈升号从2018年第一家店开业至今历经6年,我们从平潭空白的普洱茶市场开始做起,到今天的第二家专营店开业,始终秉持着认真做人做事的准则,用品质优秀的大树茶和服务来经营我们所热爱的茶事业,得到了各界朋友的高度认可!立足平潭,我们将持续为更多的朋友提供好普洱、好服务。”店主颜小晴女士在开业致辞中说。   立足“千礁岛县”,展望锦绣前程。热烈祝贺陈升号平潭富春城专营店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欢迎各界茶友莅临新店品茗!   陈升号平潭富春城专营店   地址: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富春城二期门口16号店面   从茶客到店主,把热爱做成了事业 陈升号长平丹阳专营店 广东省汕头市是中国茶叶氛围最厚重的地区之一,在当地几乎无人不饮茶,张先生是汕头陈升号的忠实拥趸,喜欢陈升普洱多年之后,他决定加盟品牌,把热爱做成事业,同时为孩子张氏姐弟打造一个平台让他(她)们成长。 2月2日,陈升号长平丹阳专营店喜庆开业!自此张先生从茶客转变成了经销商。   开业现场繁花似锦,喜气洋洋。   汕头陈升号经销商家人们到场祝贺   陈升号长平丹阳专营店店主张先生致辞   陈升茶业广东省区域经理 李晓燕女士(右)与张氏姐弟合影   开业仪式结束后,大家进店品茗,品鉴产品为2023年“陈升老班章·金砖”。   陈升号长平丹阳专营店位于汕头市核心繁华地段,店内装饰古朴雅致,古香古色,陈升号茶品琳琅满目,是品茗休闲的好地方。   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濒临南海,是全国主要港口城市、中国最早开放的经济特区、海西经济区重要组成部分。素有“岭东门户、华南要冲”、“海滨邹鲁、美食之乡”美称。   立足富饶沃土,展位锦绣前程。热烈祝贺陈升号长平丹阳专营店开业大吉!生意兴隆!财源广进!欢迎各界茶友莅临新店品茗!     陈升号长平丹阳专营店   地址:广东省汕头市龙湖区丹阳庄东区6栋110号店面  
2024-02-23
上一页
1
2
...
345

版权归勐海陈升茶业有限公司所有
邮箱:
www@cspuer.com
热线:400-107-2007
地址:云南省西双版纳州勐海县工业园区
滇ICP备2020007405号  网站建设:中企动力 昆明

留言应用名称:
客户留言
描述:
验证码